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生活在树上》被质疑 作者无需尴尬 尴尬的是目前的作文教学

《生活在树上》被质疑 作者无需尴尬 尴尬的是目前的作文教学

时间:2020-05-27 02:22:23

相关推荐

《生活在树上》被质疑 作者无需尴尬 尴尬的是目前的作文教学

也来对这篇引发舆论的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发表一些看法。

因为陆陆续续写过一些高考作文分析文章,做了不少录入工作,所以对“嚆矢”“滥觞”“振翮”这类的词语早已见怪不怪,你去翻翻之前的高考作文,这些词早就被用过了;对于早已不需要写高考作文的人来说,这些词语生僻无意义,但是在高三学生群体中,很多人都在积累这类词语,希望能为自己的作文带来一些深度,或者至少给别人一种有思想的感觉。

高中作文追求深度追求思想性,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为什么议论文在高中作文中这么多,有两个原因:一,它直捣思想,比较符合高中生的心理要求;二,它比较容易,好教。

但是对于高考作文来讲,一个“容易”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高考就是竞争,高考作文就是来分出高下的,于是,许多学霸把重心转向狭义的文笔(遣词造句),要么往精美的方向写,要么往故作高深的方向写,《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属于后者。

你把这篇作文拿给高中生看,绝对有很多很多学生认为它是好文;把它拿给对高考生活还有鲜活记忆的成年人看,也会有很多人认为是好文。所以,当这篇作文被质疑,作者无需尴尬,在目前的作文教学水平下努力把自己的作文写好,这有什么错;即使说起与别的作文有雷同之处,考试作文本来就需要做些备考工作,有借鉴没关系,只要文中更多的部分是属于自己的就行。

但是这篇作文有问题吗?客观地讲,有。

它不是专业论文,明明不需要使用貌似专业和冷僻的词语,却偏偏用这类词语来设置阅读障碍。

它看上去侃侃而谈,却写不出“为何要发这些议论”,缺少事实论据,空洞无物。

它整体效果就像个造句练习,主要展示的是文笔——作文的基础能力。

但我还是不想因此来否定作者的努力,因为这些问题,普遍地存在于如今的高中作文中,教育者们很少能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老师们都感到无力的问题,你又怎能去责怪学生没有解决好。

回顾整个基础教育过程中的作文教学,在小学,很多老师还能积极地教作文,到了初中,热衷于此的老师们已经变得很少。整个初中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空白的,作文学习被丢给了学生自己,很多学生小学时作文写得好,到了初中反而慢慢地不会写了。到了高中,大家干脆丢开越来越觉得难写的记叙文,开始写议论文,议论文貌似简单,那是因为你只想写出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当你想把议论文写出高质量的时候,它并不简单,此时该如何做,也成了丢给学生自己的问题。

而学生又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他们往往也是像周围的人一样想,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文笔上,认为作文嘛就是个文笔,把许多更重要的作文能力给忽略了。

比如,写作文最重要的是内容,是组材,组材的困难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很少有老师研究如何组材并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积累。初中生写的作文以叙事为主,这时候让他们去积累,是很多人想象中的作家的工作方式,很不适合初中生写作文。这个建议往往无效,初中生的组材问题还是没解决。

比如,作文有严苛的字数限制,需要900以内文章的写作技巧,可是很多老师和家长能给出的写作建议,是写小说的,用在作文上很不合适。到了中学,很多学生想写出更好更特别的作文,但是技巧不合适,最终往往有心无力,要么写得很长,要么虎头蛇尾。此时需要谋篇布局上的丰富经验,这一点,也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

比如,到了高中,因为追求思想和深度的心理更强,作文内容往往超出自己的生活范围,此时是需要素材积累的,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高中生意识到。但是,素材积累本身也是讲究方法的,素材积累的质量高,能解决作文上的许多问题,个性啦深度啦格局啦,可是如何高质量积累,这个问题有被好好解决过吗?

貌似一提起作文学习,很多人都是先想到一个词,“文笔”。既然如此,就别说《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的作者做得不好了,他写出的文笔难道还不够令人惊讶吗!

只是对教育者们来说,如果一提起作文教学,也是先想到这个词,“文笔”,那就未免太不专业了,写作文也是个需要综合能力的活儿,需要研究需要指导的点太多了,大家重视起来,破除那些无效的旧观念,好好想想作文指导该如何突破吧。

更多文章在公众号作文新思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