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100首古诗词趣味解读 让孩子成为“诗词达人”

100首古诗词趣味解读 让孩子成为“诗词达人”

时间:2019-04-18 04:17:38

相关推荐

100首古诗词趣味解读 让孩子成为“诗词达人”

您听过有个词儿叫“灯下黑”吗?

它本来是指古代的蜡烛和后来的煤油灯,由于下面有底座,所以灯光照不到灯底下。后来被引申成,人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不容易察觉。

文学博士谢琰觉得,这词儿用在我们赏析熟悉的古诗词时,也挺合适的。

那些我们越熟悉、越倒背如流的诗词,越容易让我们产生“认知疲劳”。大家对从小就朗朗上口的诗句,大多自认为再了解不过,却不知道,这样骄傲的态度,反而成为了我们深入认识古诗词的拦路石。

不信的话,咱们可以先来看看最简单的一首古诗《春晓》。

大家可能还不认字的时候就会背这首诗了。但是,您真的知道它精妙在哪里吗?

您可以先自己细细地品一品,再来看看谢老师是怎么解读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虽然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我们常常容易“春困”。孟浩然也是这样,迷迷糊糊,一觉睡到自然醒,都不知道天早就亮了。

接着他就听到了鸟鸣声,但是鸟在哪里呢?屋檐上?树上?地面上?还是窗口?

可能到处都有。因为这时候的孟浩然还没完全清醒过来呢!这种感觉“处处”都有鸟叫的状态,衬托着第一句里的“不觉晓”,把诗人清晨懵懂的样子表现得更具体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平常睡到自然醒,刚起床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是拿手机看一看有没有信息,还是会回想前一天的计划?然后,再想一想,孟浩然会想到什么?

他是一位古代的隐士,避世而居,生活安稳,有田有地。他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头一个晚上的天气,又刮风又下雨的。

但是他为什么要特别回忆天气呢?

谜底就在最后一句,花落了。

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在为最后一句做铺垫,花落了意味着春天也走了。

一位敏感的诗人,一位闲适自在的隐士,对自然的变化也如此敏感,他惋惜在风雨中零落的花朵,质问春天的悄然离去,无不体现着他对生命的热爱何等浓烈。

有人查了些资料,发现孟浩然的这首诗,还有个题目叫“春晚”,指的是春天即将过去,“春晓”则指春天里某一个普通的早晨。

结合全诗的情感来看,您觉得,哪个名字更适合它呢?

咏春的作品有许多,巧的是李清照有首《如梦令》,描写的境况和孟浩然这首诗有些相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睡前喝了点儿酒,第二天醒来脑子里也是迷迷糊糊的。突然,她想起临睡前下过雨,赶紧问身边的丫鬟,她的海棠花遭了一场风雨后可还好?

丫鬟是个实在人,打眼一看,海棠开得好好的,就告诉李清照,没事没事,花还和昨天一样。

李清照是个和孟浩然一样敏感的人,孟浩然那儿没有对比,自己自然而然就由落花抒发了惜春之情,但李清照这儿就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听了丫鬟的答复,李清照深深叹了口气,无奈的说:“你个傻丫头呀,虽然绿叶还是绿叶,红花也还是红花,但它们已然不是昨天盛开状态的海棠了啊。”

这首《如梦令》抒发的仍然是对春天在一场风雨里,就这样悄然逝去的惋惜之情。

虽然诗词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只是白纸上的黑字,但诗人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是鲜活的,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也应该把它看得鲜活一些,不仅仅局限于扣字眼、死记硬背。

我们可以尝试复原诗人写诗时候的场景,比如苏轼这首著名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很特别的诗,它的题目透露了它第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写作地点。它不像其他文学创作,诞生在书房,呈现在纸张上。它是苏轼到庐山后,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我们现在已经不能这样做了,因为我们有了更方便的发言地,网络空间。

对于唐宋时期的故人来说,去寺庙、楼台的墙壁上,名山大川的石壁上题写诗词,就像我们在论坛、贴吧上留言一样,不仅可以写自己的作品,还能点评前人写的。

这首诗第二个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它明明是苏轼在著名景点写山水美景的诗,却偏偏又是一首哲理诗。苏轼是怎么从美景中悟出哲理的呢?

其实,苏轼刚到庐山的时候,被庐山奇秀之美震撼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只想安安静静欣赏美景。但是耐不住同行的人催更,最后还是提起笔来,一连串写了好几首诗。

这时候,有人拿了本《庐山记》给苏轼。苏轼一看,里面记载了李白和徐凝赞叹庐山瀑布的诗。李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徐凝说“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这一对比,苏轼就笑了,提起笔不再写景,改成批判两位诗人了。

他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赞叹李白写庐山瀑布的绝句实在精妙,转头却刻薄地讽刺徐凝说:“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但徐凝的诗也还是有出彩之处的,苏轼这样批判人家,是笃定了自己能写出比徐凝更好的作品吗?

结果,游完了庐山,苏轼都没有写下关于庐山瀑布的只言片语。他到了西林寺,写完《题西林壁》后,直接说:“仆庐山诗尽与此矣。”

看热闹的人懵了,这就结束啦?大家还兴致勃勃地等着你和李白、徐凝比一比呢!

虽然《题西林壁》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诗风格迥异,但我们现在不妨把它们俩放在一起对比着看,你发现其中的一个小奥秘了吗?

李白写的,是庐山瀑布的“真面目”,苏轼不仅没写瀑布,连庐山都没细写,他写的是我们应如何去发现庐山的“真面目”。

别人都在描写景物,他在议论道理,这样一来,他的诗也就不能和其他写景诗比对了,根本不在一个层面。

通过带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比对和想象孟浩然创作《春晓》的过程,能帮助我们更贴近诗人通过词句所传达的意境;而探寻《题西林壁》的诞生原因,让我们不仅了解一首诗,更通过一首诗,熟悉了他的作者。

谢老师希望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要急着说要在多长时间内背多少首诗,也不要一来就去接触复杂的诗词,脚踏实地,跟着《课本里的古诗词》,一首一首地学,慢慢感悟诗词的美。

语文本身,就是一项需要日积月累的大工程呀。

本期分享图书为《课本里的古诗词》,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