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古代文人雅集知多少(中)

古代文人雅集知多少(中)

时间:2023-11-12 08:26:44

相关推荐

古代文人雅集知多少(中)

古代文人雅集知多少(中)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中国艺术与文化》《移花就镜》《中国美术史》《幽梦影》《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人生的盛宴》

上篇请关注回看……

(一)邺下雅集

邺下,今址河北临漳邺镇,古时邺城的别称。汉献帝建安时期,曹操据守邺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云集邺下,经常集宴云游,诗酒酬唱,称为“邺下雅集”。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常在文昌殿西边的铜雀园饮酒、弹琴、赋诗,在创作上形成一种“梗概多气”的诗风。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标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曹丕曾在《又与吴质书》回忆邺下雅集之乐:“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邺下雅集被认为是开创文人雅集之先河。

(二)金谷园雅集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梓泽是金谷园的别称。《晋书·石苞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

石崇在洛阳依邙山、临谷水建成规模宏大的金谷园,整座花园犹如天宫琼宇。郦道元《水经注》形容其为:“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明代诗人张美谷诗曰:“金谷当年景,山青碧水长,楼台悬万状,珠翠列千行。”洛阳八大景一的“金谷春晴”指的就是金谷园的春天美景。

石崇在金谷园中挥霍无度,过着极其糜烂的生活,连厕所都极度奢华,有专门穿着华丽新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仆恭立侍候。《世说新语·汰侈》曾记载“石崇王恺比富”的典故。

晋武帝的舅父王恺生活也很奢靡,他家用麦糖刷锅,石崇知道后就让家人用蜡烧火做饭。王恺在家里路两旁用丝布做成40里布障,石崇就用锦锻做成布障50里。王家用赤石脂泥墙,石崇就用香料泥墙。王恺曾想向众人炫耀家里收藏的珊瑚树,结果石崇一出手,王恺完败。

石崇虽然生活奢靡,但是却有才气。史料记载,石崇,字季伦,少敏惠,勇而有谋。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在郡虽有职务,好学不倦,以疾自解。武帝以崇功臣子,有干局,深器重之。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与潘岳谄事贾谧。谧与之亲善,号曰“二十四友”。

西晋太康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高峰,被称为“太康文学”,代表人物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其中潘岳、左思、陆机等最为著名,是“金谷二十四友”的核心人物,与石崇交往甚密,也是“金谷园雅集”的主要参与者。

元康六年(296年),征西大将军王诩[xǔ]前往长安,石崇与众人在金谷园设宴饯行,为了助兴,众人“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石崇把众人诗作收录成集,并亲自撰写《金谷诗序》,这就是“金谷园雅集”。这是一次纯粹的文人聚会,后来的兰亭雅集以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效仿“金谷园雅集”。

(三)竹林七贤雅集

关于竹林七贤,我们在《世说竹林七贤》(请关注回看)曾有过详细的介绍,这里我们介绍他们的雅集。

《世说新语·任诞》记载:“陈留阮籍、谯[qiáo]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都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竹林七贤常一起游于竹林(至于是先有竹林,还是先有七贤,以及有没有具体的竹林雅集场所,陈寅恪等大师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这里不展开讨论)之下,肆意欢宴。山涛年事最长,是竹林雅集的实际组织者。阮籍的《咏怀》诗82首,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都是他们雅集时留下的名篇。

竹林七贤生活的年代,政治斗争极其残酷,民不聊生。文士无处施展才华,只能从老庄哲学的虚无缥缈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内心的苦闷。竹林七贤的创作普遍带有危机感和幻灭感,骨子里继承的还是“建安风骨”的传统。

(四)兰亭雅集

魏晋时期,门阀之争混乱,导致民不聊生,文人士子报国无门,乱世的幻灭感如影相随,这种对于生命无常的觉悟以及自我个体意识的觉醒,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将其概括为“人的觉醒”。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明·唐寅《兰亭雅集图》立轴,设色绢本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书圣”王羲之,召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计42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兰亭雅集。按照游戏规则,名士们围绕着水流席地而坐,将酒杯放进水里,酒杯顺流而下,漂到谁的面前,谁就要限时限题赋诗一首,假若赋诗不成,则罚酒三斗。

王羲之将40多位文人雅士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但其成就远在《金谷诗序》之上。《世说新语·企羡》记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

兰亭雅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风雅的一次文人集会,与会者曲水流觞、临流赋诗、宴游赏花、各抒怀抱并抄录成集,兰亭遂成为中国山水园林的发源地,造园之滥觞由此而起。后来,苏轼在《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一词中专门提到这次雅集:“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未完,请关注看下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