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作文(9篇)

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作文(9篇)

时间:2023-10-27 23:50:55

相关推荐

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作文(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一

大家上午好!

在这时至岁末的寒冬时节,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百忙中能抽出时间光临我校,关心关注我校留守儿童的各级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我校发展的上级领导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常年关注社会慈善事业的康佳集团的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康佳集团的领导给我们留守儿童送来了围脖、手套,抵御严寒,用高科技产品为留守儿童带来同步世界科技和资讯的精彩,让我们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它犹如一缕缕和煦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温暖了我们的心扉,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向所有的领导们道一声:谢谢你们!

康佳提出的“同步战略”,以“不同世界同步精彩”的主题,关注社会各群体的需求,用科技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将这样的理念践行到公益活动中,发起了“同步关爱”大型公益项目,这体现了康佳集团的社会责任感。康佳集团帮助我校建设同步云电视多媒体教室,同学们除了能够在电视上查阅资料,丰富阅读,开拓视野,看到外面的世界,感受世界的精彩与欢乐。

帮助别人是幸福的,得到别人帮助更是幸运的。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断磨砺意志,敢于迎难而上,自立自强,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困难和挑战。希望你们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也希望全体同学要以学校主人翁的身份,积极服务他人,传递爱心,以己之力促进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努力营造一种充满着和谐与温馨、充满着友爱与真情的良好的人际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回报社会。

同时,我也代表重新中学全体教职员工,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决不辜负各位领导和社会各届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勤奋工作、精心育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坚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康佳集团等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我们一定会把重新中学打造成黔西县的一所窗口学校!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领导、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安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幸福;祝全体同学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早日成为有用之材!

谢谢大家!

最新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二

虽然“关爱留守儿童”这个活动仅有仅仅一天的时光,可是令我获益匪浅,从中感受了很多,领悟了很多。我们明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期望。邓小平同志说过:“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儿童就理所应当的成为我们的关切对象,在儿童当中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我们就应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从中便缺少父母的疼爱,我们这个社会更就应帮忙和关心他们。

我们这个活动的上午安排是先进入自然村进。行城乡清洁工作。刚刚下车,一股农村,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尽情的呼吸着新鲜空气。依照之前的分组,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很快便手执工具做起了清洁工作。烈日炎炎,我们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农村中乱扔垃圾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无形中给我们的清洁工作增加了工作难度。我们组有人把垃圾扫成一堆,有人倒垃圾,有的地方还需要用铲子去铲,大家都很卖力。农村的阿姨叔叔还自动的借工具给我们,还和我们道谢,我们心里甜滋滋的。在我们的齐心协力之下,我们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干净了很多。

结束了清洁乡村的工作之后,我们便开展采访村干部的工作。按照之前订的是采访三个人,每个小组负责采访一个村干部。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村干部都始终很认真的回答我们的问题。采访进行的很顺利。采访结束之后,我想我们的农村必须会变得越来越洁净,越来越美。

忙活了一个上午,上午的工作最终圆满的结束了。匆匆忙忙的吃过午饭后,我们便投入到午时的工作当中来。

午时的工作主要是我们志愿者和留守儿童进行互动玩游戏,然后结束以后发放一些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和糖果之类的给他们。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到了活动的目的地何家小学。在留守儿童都到齐了之后,团长便组织我们和他们一齐玩游戏。其中有一个游戏叫“网鱼”,游戏规则是“鱼”在被“网”捕到了以后便会自动归到“网”这边,大家一齐手牵着手,直到成功捕到了所有“鱼”。我们和这些孩子玩的十分开心,传来我们一阵阵的欢笑声,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游戏结束以后,我们便将带来的学习用品和糖果发给他们。在他们一一介绍完自我的姓名,年龄,班级以后,我们这些哥哥姐姐送上学习用品和糖果并叮嘱他们要好好学习,。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向我们说:“多谢哥哥和多谢姐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都很享受帮忙别人所获得的欢乐。之后我们还一齐合影留念,照相机记录下了我们这天灿烂的笑脸,留下了我们一份珍贵的回忆。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都依依不舍和他们告别,然后终究在催促声中上了车。我们内心都很不舍这些孩子。

这天的活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些留守儿童自小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因而比童年人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感恩,也比同年人多一些成熟与稳重。从他们的眼里我看到了坚强,读懂了他们内心其实还是无比的想念父母。可是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忘记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很关心他们,一样他们能够开心欢乐的健康成长。

最新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三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到处流浪。从此,他们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许多,也多了许多。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由祖辈或亲戚照顾,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面临着安全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保护与发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的发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经验。于是在准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始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第二天早上,我就去了杨兴宇的家里。他奶奶已经上山干活了,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他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我主动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电视。万事难开头,我下定决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要让他活泼开朗起来,要让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该拥有的可爱笑脸。慢慢的我就和他聊起来了,我问他的年龄,他在哪里上学,以及关于他父母的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禁想到他平时肯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后来我问他想不想他爸爸妈妈时,他的声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电视。他一定很想念他的父母吧!唉!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我又问了好多关于他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和他说了一些我的成长的故事,告诉他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他那带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因为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和 对幸福的渴望。我还告诉他,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的心一直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勇敢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我希望他可以记得我说的话,然后我给他讲了几道题。过了一会儿,他奶奶回来了,奶奶大概60多岁了,头上白丝胜过青丝,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他我有种很心酸的感觉。又说了一会儿的话,我就准备回家了。临走时,他很不舍。他奶奶说我的到来让他快乐了不少,希望我能经常去他家,和他聊聊天。我向他保证以后有时间就会来看他。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③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3、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习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疏于留守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支持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实践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3、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谈心、疏导教育、进行家访等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4、大力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5、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是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很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后,再到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少的收获。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点让人很欣慰,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及大学生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很开心,心里满怀希望。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家大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是个问题,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下,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最新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四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末来的接班人。儿童在父母和老师的照料下以及培育下,这朵花儿才能绽放,才能为广大人民作出贡献,而那些没有受到正规教育的孩子和留守儿童,他们误入歧途,给广大的人民带来了许多不便。

这些留守儿童,他们为什么误入歧途?那是因为他们幼小的心灵缺乏生活经验,不能准确判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假,什么是善什么恶。所以才被不法分子带坏了。

有一天,我正大街上散步,突然,一个妇女大骂起来:“混小子,你敢偷我的手机,走,我带你去公安局,”那个约有_岁的孩子,一听吓坏了,赶紧挣脱了那个中年妇女的手,飞快地向一个拐弯处跑去,那位正准备追去的妇女见那孩子无踪影了,这才停住了脚步,我当时就被那情景惊呆了,一个_岁的孩子竟然成了一个偷鸡摸狗的扒手,原因误入歧途。

当然,没受过正规教育的孩童,并非都是会误入歧途。有的留守儿童看到其他儿童背着小书包向学堂走去时,他们此时的上学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啊。

也许,当你看到一个渴望上学的孩子,把偷来的知识整理时,你那时的心情一定会非常地伤心。现在,有的孩子上学就是胡闹,看似身体在教室内可不知他们的心跑到了哪里。但如果把我们上学的机会转让给那些渴望知识的留守儿童。不用说,那些孩子肯定会万分珍惜这实属不易的机会。

作为有能力帮助他们的人,为何不去关注一下他们呢?得到你的关注,他们只会说声谢谢,但这声谢却蕴含着那孩子对你的无限感激以及自身的喜悦。

在正规的教育下,他们也能够绽放了。他们开放来自大多数人们的关注,可他们也有了准确的判断力,他们可能也会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一个奇迹。

借此之机,我十分想让更多的爱心给予留守儿童,让他们也能拥有常人的机会,为将来的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

最新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五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但是留守儿童的境遇令人堪忧,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

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

(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一范文网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社区环境对儿童少年乃至成人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一般农村人包括一部分农村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因而优化农村社区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要提高社区领导(在农村一般是村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由学校、村委、家长代表组成联合教育委员会,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开会,关心留守儿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协调作用。通过有线广播、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争取人人都成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手,形成科学文明的育人氛围。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好村级图书室、文化室,用丰富的书籍和科教影片、娱乐活动吸引农民,为留守儿童开辟活动园地。

(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生活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 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随着农民工纷纷进城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随着国家对农民工限制的进一步解除,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会更显迫切。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旧县中学遭水灾后,与太平二中并校迁址到占地68034平方米的新校区;现有专职教师40人,12个教学班,826名学生。留守学生数274人。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力量分散。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相对不足。留在家里的人员,不得不承担更加繁重的农业劳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留守孩子的行为、生活,特别是学习。少了约束和教育,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矫正,时间一长形成恶习。

2、隔代教育徘徊于溺爱的误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或者托付给亲戚朋友,更有甚者无人监护,让他们得到了太多的“自由”。这些老人们只是被动地承担起家庭保姆的义务,因而重“养”轻“教”、细“养”粗“教”或只“养”不“教”的现象十分严重。过分迁就孩子、保护孩子,而忽视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外出务工的家长给孩子寄回来的主要是财物,缺乏对孩子的精神关爱。

3、教育方法简单。一部分留守家长有溺爱和偏爱的倾向,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问题又是简单粗暴,动辄拳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纵与不管。他们中一些人早出晚归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来往,沾上小偷小摸恶习。痴迷于电子游戏,光顾不良网吧,整天神智恍惚。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农村学校因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弥补因家庭教育的缺位而留下的教育真空。“留守学生”的家长很少与老师、学校联系,对学校的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的教育,学校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难衔接起来。学校教育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在调查中发现,80%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7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占10%。

三、学校采取的措施:

1、学校在关爱“留守学生”方面做到“三个一”:一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二是给“留守学生”建立结对帮扶的校内家长,三是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要求各班在关爱“留守学生”方面做到“三保证”:一保证“留守学生”不辍学,二保证“留守学生”在学习上不滑坡,三保证“留守学生”在校期间没有严重违纪现象;

2、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学校教师以师德教育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学生”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内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困生建立结对帮扶对象,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亲人,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队会上“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组织活动也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在元旦前组织开展了“留守学生”与家长互寄爱心贺卡活动。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4、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学生教育合力。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学儿教育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这一问题正在凸显,也正在加剧。因此,我们必须从政策上、管理上总体把握这些问题,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我们应该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该校缺少学生宿舍和食堂,无法满足学生住校生活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留守学生”寄宿在校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如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积极宣传讲解有关家教知识,让家长们明白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农村学校要对这些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温暖,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了解这些儿童的问题和与儿童的沟通。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采取必要的保健制度,及时对生病的留守儿童进行治疗,保障其人身安全。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家庭教育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共同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社会要热心关注齐抓共管;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到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条件,为这些学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要继续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最新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六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最新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七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但是留守儿童的境遇令人堪忧,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

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

(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一范文网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社区环境对儿童少年乃至成人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一般农村人包括一部分农村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因而优化农村社区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要提高社区领导(在农村一般是村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由学校、村委、家长代表组成联合教育委员会,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开会,关心留守儿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协调作用。通过有线广播、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争取人人都成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手,形成科学文明的育人氛围。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好村级图书室、文化室,用丰富的书籍和科教影片、娱乐活动吸引农民,为留守儿童开辟活动园地。

(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生活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 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随着农民工纷纷进城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随着国家对农民工限制的进一步解除,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会更显迫切。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旧县中学遭水灾后,与太平二中并校迁址到占地68034平方米的新校区;现有专职教师40人,12个教学班,826名学生。留守学生数274人。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力量分散。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相对不足。留在家里的人员,不得不承担更加繁重的农业劳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留守孩子的行为、生活,特别是学习。少了约束和教育,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矫正,时间一长形成恶习。

2、隔代教育徘徊于溺爱的误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或者托付给亲戚朋友,更有甚者无人监护,让他们得到了太多的“自由”。这些老人们只是被动地承担起家庭保姆的义务,因而重“养”轻“教”、细“养”粗“教”或只“养”不“教”的现象十分严重。过分迁就孩子、保护孩子,而忽视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外出务工的家长给孩子寄回来的主要是财物,缺乏对孩子的精神关爱。

3、教育方法简单。一部分留守家长有溺爱和偏爱的倾向,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问题又是简单粗暴,动辄拳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纵与不管。他们中一些人早出晚归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来往,沾上小偷小摸恶习。痴迷于电子游戏,光顾不良网吧,整天神智恍惚。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农村学校因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弥补因家庭教育的缺位而留下的教育真空。“留守学生”的家长很少与老师、学校联系,对学校的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的教育,学校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难衔接起来。学校教育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在调查中发现,80%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7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占10%。

三、学校采取的措施:

1、学校在关爱“留守学生”方面做到“三个一”:一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二是给“留守学生”建立结对帮扶的校内家长,三是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要求各班在关爱“留守学生”方面做到“三保证”:一保证“留守学生”不辍学,二保证“留守学生”在学习上不滑坡,三保证“留守学生”在校期间没有严重违纪现象;

2、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学校教师以师德教育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学生”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内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困生建立结对帮扶对象,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亲人,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队会上“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组织活动也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在元旦前组织开展了“留守学生”与家长互寄爱心贺卡活动。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4、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学生教育合力。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学儿教育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这一问题正在凸显,也正在加剧。因此,我们必须从政策上、管理上总体把握这些问题,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我们应该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该校缺少学生宿舍和食堂,无法满足学生住校生活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留守学生”寄宿在校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如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积极宣传讲解有关家教知识,让家长们明白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农村学校要对这些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温暖,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了解这些儿童的问题和与儿童的沟通。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采取必要的保健制度,及时对生病的留守儿童进行治疗,保障其人身安全。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家庭教育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共同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社会要热心关注齐抓共管;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到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条件,为这些学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要继续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最新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八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村两委等组织的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l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第一步、建立关爱档案。通过三个月的走访串户,我们对本校“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爱好、家庭情况、家长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等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在争取到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制定具体帮扶方案,对“问题留守儿童”、“困难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关爱。

第二步、构建关爱网络。作为校长积极发挥自身示范带动作用,结合村两委、党员、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初步形成以校委会为带头,班主任主体,教师与学生会主动参与的结对帮扶关爱网络。

第三步、搭建关爱平台。一是以校级网络为平台,做一名“联络员”,开通“亲情视频”,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每周进行一次视频交流,接受亲情关爱;二是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平台,做一名“播放员”,每月组织一次留守儿童观看励志教育专题片,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以图书室为平台,做一名“管理员”,全天候为留守儿童开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是以留守儿童活动为平台,做一名“组织员”,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有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文体娱乐活动。第四步、开展关爱活动,积极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临时爸爸”等关爱活动,由学校校委会牵头,为留守儿童购买书包、文具、衣服、食品等学习生活用品,尽力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让留守儿童在帮扶和关爱下快乐健康成长。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成立校级领导组、对全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

2.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档案。

3、开展“爱心妈妈”等结对活动。

四月份:

1、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2、与学校配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培训专班。

五月份:

1.开展留守儿童庆祝活动

2.完善结对活动、档案信息更新。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有条件开展亲情视频。

六月份:

1、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

2.继续开展结对活动。

七月份:

1、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3.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撰写。

最新留守儿童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文九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社会团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现象,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而面对这种问题,安静社区工作人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动态跟踪,建章立制

团结街道安静社区一直以来把关爱辖区困难青少年作为工作的重点,帮扶辖区困难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让他们享受到了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温暖。而关爱留守儿童也成为这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利益都得到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入户了解居民动态,及时将留守儿童的变动记录下来,做到“人手一本登记册,人人心中一笔帐”,要求工作人员对于留守儿童的状况一口清,责任到人,以严密的制度来防止因信息遗漏造成居民利益的损失。安静社区秉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建立“态度坚决”的管理制度,为留守儿童建立独立档案,做好每一次随访记录,针对孩子们的每一次变化及时调整介入方式,以避免因为关注的缺失导致孩子心理上的落差。辖区内的“小居民”___今年只有12岁,却己经是社区的老熟人。小彦军的父母离异多年,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家,至今杳无音讯,而他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骨折手术后钢板嵌在肉中一直未取出,影响劳作,父子俩生活一直十分困难,因此这个孩子一直是社区跟踪帮扶的对象,定期为他送上关怀,了解他思想上的波动,解决他生活中的问题。今年夏天,小彦军的父亲因为盗窃罪入狱,导致他生活无人照料,一直寄宿在启迪辅导班。而父亲入狱后拖欠了寄宿费三千余元,辅导班表示再这种样下去将不再收留他。当孩子面临生活无着落无家可归的窘境时,及时掌握孩子动向的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将他的情况向街道领导汇报,并主动协调街道民政部门,为孩子申请了临时救助四千元,不仅为其结清了三千多元的住宿费用欠款,并预付了接下来的学习生活相关费用。正是因为及时的掌握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第一时间采取对策,才使孩子没有流落街头,没有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二、杜绝“潮汐”,持之以恒

为了解决孩子今后的住宿生活费用,积极联系协调民政部门,为其提高了低保救助金额,从原来的每月245元提高至现在的每月650元。每个月中旬由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将孩子的寄宿费用送到辅导班,也与老师及时了解小彦军最近的表现,为孩子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提供最稳妥的保障。六一儿童节,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为石彦军送去了新的换季衣物和学习用品,并为他送去了节日的祝福,与他一起渡过了愉快地六一儿童节,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到温暖与关爱。

三、发挥合力,众志成城

_安静社区还积极联系社会各届力量,希望能发挥最大的合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现己与本市的“草根爱心公益团队”取得联系,把石彦军小朋友的相关资料反映给他们,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协调,能够使小彦军以及更多同他一样的留守孩子征得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社区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安静社区将努力扎根实际,不懈探索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科学方法,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以便形成长效机制,源源不断地为留守儿童输送爱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篇1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教育观,把关爱留守孩子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一、主要目标

经过对留守孩子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因,依据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活动,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欢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主要工作

1、开学初,各班收集“留守儿童”名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情景。

2、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职责。

3、学校经过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不足,让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

4、设置“亲情电话”,利用学校设置的“亲情电话”,安排孩子和家长定期交流、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刻苦学习。

5、强化规范教育,开展“五个一”活动: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个好学生。

6、班级每月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关心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情景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经过开展献爱心和为留守儿童联系爱心协会等活动,为贫困的留守儿童解决生活费。

8、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经常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待“留守儿童”要有爱心。不能讽刺、挖苦和歧视表现不好、学习成绩欠佳的“留守儿童”。建立谈心制,做好谈心记录。

9、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本着“关爱班级留守儿童”原则,将留守儿童分解给相应任课教师,要求各任课教师每月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并做好记录,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着重进行矫正和帮忙,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0、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尊重,感受生命成长的欢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2、各班级对留守儿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3、安排落实好教师对留守儿童谈心工作。

四月份

1、结合清明节,对留守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要求各留守儿童给外地打工父母写一封学习、生活汇报信;

3、在各班级开展“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

五月份

1、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

2、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趣味体育游戏活动;

3、对留守儿童加强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教育

六月份

1、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读名著,背名言,听名曲等活动;

2、评选优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先进工作者并表彰;

3、留守儿童资料归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