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 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一句话(五篇)

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 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一句话(五篇)

时间:2022-04-25 17:16:28

相关推荐

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 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一句话(五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一

大家好,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紧张的另人窒息的高考,怀着一份热情相聚到这里。同样也带着父母新的希望,带着朋友新的祝愿,也带着自己新的理想,来到了新的地方。在这新的学期里我们以新的语言,新的行动,新的风貌,新的一切去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新的学习。展示新的生活以掌握新的知识,增加新的技能,取得新的成绩。然后以新的姿态、新的风采站在父母、朋友、社会面前。虽然说是这样,真正经历大学生活后才知道:这都并非易事。

当大把大把的时间摆在面前时,生活的茫然、空虚、枯燥、乏味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驱动力。所以我们要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能激发人的积极性,能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我们正处于富裕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中期。生活的挫折不可避免,但在某些情况下,失望和忧虑的磨练只会使生活变得快乐和振奋。

几年前,剧作家尼尔·西蒙曾说: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确切表达出他一生的主题。他的结论是:有一个词可以最恰当的描述,那就是“激情”。他说激情是主宰和激励他一切才能得力量,如果没有激情,生命会显得苍白和凄凉。当然,他是搞艺术的。

大家都应该有照相的兴趣吧!相片可以记录瞬间的美丽。但有一位建筑师却这样说到:“如果给我一台照相机,我可以从不同角度,把世界上任何地方最优秀建筑师的最新房屋,拍成行将倒塌得样子。因为我可以在上面找出五六个或七八个瑕疵,然后把镜头对准他们,就可以使人们相信整个建筑已经摇摇欲坠了。在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喜欢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的消极面,如果总是这样,我们将会沮丧、忧虑、和痛苦。

整个世界就是一张精彩的无穷尽的课表,我们需要从中吸收新鲜而营养丰富的生命之生。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大法官霍尔姆斯90寿辰时去看望他,发现老人正埋头于书本之中。罗斯福问他:“大法官先生,您干什么呢?”霍尔姆斯看了看他说:“我在训练我的大脑,总统先生。”其实他在自学希腊语。

我想我们现在应该用不断更新的热情对待我们的将来。我并不是劝在座各位去买一副望远镜,我想我们应该要有梦想的勇气。虽然梦想不一定能实现,但它能激励我们前进。大学的学习并不像我们中学阶段。它是完全靠自主的学习生活。

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1]都不会用。”

他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交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回答道;“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望的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去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的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我们所生活的21世纪是一个美好精彩的时代!不论我们将来从事什么事业、新的事业、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每天都在出现。罗宾·威廉推广的一句拉丁谚语是“把握今天”。的确把握今天也就是把握住了未来的日子。

生活不是一场彩排。生活中的成绩不是我们的目的地,而是一段旅程。愿命运的风风雨雨使我们的一生充满欢乐和希望!

推荐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二

亲爱的20xx级全体新生同学们:

大家好!

九月的xx大学,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处处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新群体的到来,那就是你们——来自五湖四海的xx大新学子。作为你们的校长和学长,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全体新同学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你们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崭新的希望。正是因为这种希望,令人觉得石大天空明媚、阳光四射。

希望就是这样,她给予我们未来的美好愿景,给予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与力量。前不久,我们国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青奥会,一段追梦、筑梦、圆梦的青春梦想之旅,一曲《点亮未来》的主题曲,令全世界为之难忘。这是广大青年向全世界展现出的风采和追求,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看到了世界的希望。这不得不使我强烈的感受到,希望是属于青年人的,你们就是希望的化身。因此,面对你们,我最想与你们分享“希望”这个话题。

希望是青春天空的一片蔚蓝,是久旱田地的一场喜雨,是天地之间每个人或大或小的期许……希望既是浪漫的,也是现实的;既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

你们有自己的希望。你们怀着心底那份对大学的渴望与坚持,实现了许久以来的夙愿,迈进了中国石油大学的校门。新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新的希望在诞育。同学们期待着一段精彩的青春旅程,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经历和体验,交到更多的知己朋友,成为出类拔萃、更有实力的人才……美好的画卷正在展开,锦绣的前程刚刚开启,我相信,你们的未来不是梦,愿梦想照进现实,我与你们共同期待!

你们是家庭的希望。今年的迎新,我看到了不少同学的父母来到了学校。在父母的眼里,你有没有读懂他们面对大学校园的欣喜?你有没有读懂他们忙前忙后帮你们办手续、提行李、买日用品、铺床叠被的深情?你有没有读懂他们挥手告别后的牵挂?你们已经长大成人,当父母把你们当成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你们是否也做到了将心比心呢?在我们中间,有这样一位同学,他是xx省道德模范,从6岁开始就担当起了独自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的重任,从此风雨无阻。中学的时候,他开始带着母亲一起上学,来到大学,他依然把母亲带在了身边。我想,他早已经成为母亲离不开的依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来到大学,你们承载着父母殷切的期盼,担当着家庭的未来,只有牢记父母的嘱托,不忘父母的恩情,才能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愿你们因离别而长大,不负亲人期望,担当起一个家庭的希望!

你们是学校的希望。每年的盛夏,学校都会满怀希望欢送她的学子走出校门建功立业;每年的初秋,学校又会满怀希望迎接新的学子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在这送往迎来之中,作为校长,我收获了无数的幸福和感动。正是因为一代代石大人的接续努力,xx大学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始终长青。正是因为xx大学子和校友们的出色表现,才铸就了学校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品牌,为学校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声誉。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是石大的主人,你们承载着学校的希望,你们不是过客,你们是永远的石大人!你们的表现就是学校的表现,你们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你们的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你们的口碑就是学校的口碑。你们就是xx大,xx大就是你们!

关于“希望”,我还想表达一个更重要的意思,那就是,同学们最终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你们就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在你们身上。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说要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校园里矗立的标志性雕塑“创造太阳”,它有着深刻的寓意——你们是创造太阳的人,石油工业明天的太阳、祖国明天的太阳将由你们去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作为青年人中的优秀群体,你们责无旁贷!

去年10月,学校过完了她60岁生日。在新的甲子征程上,你们将续写历史的传奇。历史越是沧桑厚重,当迎来新曙光的时刻,人们就越是觉得耀眼而鲜亮。今天的开学典礼,就如同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希望之门,迎来新的曙光。历史上,我们有很多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开学典礼,伴随着这些记忆的门,xx大绵延至今。

1953年,在新中国和全国人民竭力摆脱“贫油”帽子、实现石油自给的希望中,我们学校的前身北京xx学院应运而生。10月1日,千余名师生在半是田野半是工地的校园里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开学典礼。这是学校的第一次开学典礼,标志着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的诞生。全校师生艰苦奋斗,边建校边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学院于1960年首批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成为著名的北京八大学院之一,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和刚刚起步的石油工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建设人才。

正当学校事业蒸蒸日上、全院师生向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进之时,十年“文革”开始了。期间,学校于1969年奉命仓促迁校山东东营,改称石油学院。初到东营,没有校舍,放眼望去尽是盐碱滩的不毛之地,师资、图书、仪器设备大批流失,学校元气大伤。十年间不能正常招生,其中连续5年中断招生,只招收了几届工农兵学员。在这种极为困难的境地下,学院教职工不甘沉沦、不言放弃、忍辱负重,他们始终怀揣希望,默默积蓄力量,艰难维系着高等教育濒临中断的链条。

多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1978年的3月和10月,“文革”后第一次招收的77、78级学生相继入学。这一年的两次开学典礼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学校进入恢复发展的新时期。

1988年,学校更名为xx大学,迎来发展的新机遇。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发展得以站上一个更高的平台。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学校于开辟建设xx校区。,学校更名为中国xx大学,同年xx校区迎来了第一批新生,举行了第一次开学典礼。此后每年,学校都分别在两个校区举行两次毕业典礼和两次开学典礼,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暑期,学校进行了办学结构调整,办学主体移至xx校区,全日制学生全部入住xx校区。的开学典礼,具有纪念意义,更有里程碑的意义。那一年,学校所有的新生全部在xx校区入学,学校终于结束了在两个校区分别举行开学典礼的局面。这也标志着办学结构调整顺利完成,学校从此步入内涵提升的新阶段,开启了建设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的希望之旅。

几个特殊节点的开学典礼,简单勾勒出了xx大曲折辉煌的历史,这是历届xx大人接力续写的创业史、奋斗史。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无论在多么困难的阶段,xx大人始终满怀对祖国石油工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在新中国的石油史上,玉门、克拉玛依、大庆、川中、辽河、孤东等著名的石油大会战,都曾留下过xx大人艰苦奋斗的足迹。如今,从祖国各地到海外石油战场,到处活跃着xx大人的身影。二十多万校友融入到祖国建设的滔滔洪流中,成为各个领域的中坚骨干。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有这样一个群体让我十分感动,他们就是我校在x地区支教的60余名大学生。在地震来临时,他们将孩子们迅速带离险区;灾后又冒着可能发生余震的危险,继续执教,坚持到底,实现了自己对村民和孩子们的承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xx大学子的责任和担当,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同学们,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在新的希望之门开启的时候,不要觉得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活还很漫长,其实它很短暂;不要认为希望很遥远,其实它就在眼前,需要我们立即付诸行动。在追求希望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具备“三心”:

首先,希望你们保持进取心。大学里的学习更复杂、更高级,独立性更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自觉、自律,始终保持积极进取。进了大学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对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学生,学校不能提供任何保险,每年都有因沉迷网络游戏、放松学习、违纪作弊等种种原因降级、肄业甚至退学、开除的同学,十分令人惋惜。那种上了大学就可以松口气儿的思想坚决要不得。升入大学之后,最怕的就是失去努力的目标。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大学生活的规划,通过新生研讨课及各种活动,明确奋斗目标,并做好目标分解,让每天都有进步。人生是长跑,成功往往不是看谁哪一阶段跑得最快,而是看谁前进的步伐更持久。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进步就会很明显,如果整个大学几年保持下来,那一定会是了不起的成功。人与人之间的差据最初或许只有一点点,但如果不及时追赶,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进取心贵在持之以恒,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不断超越自我。

其次,希望你们增强自信心。大学是青年学子尽情释放自我的舞台,我们会经历许多第一次,各种竞争选拔、登台表演、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等等,我们要勇敢自信的去面对机遇和挑战。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前不久,我校的一项研究成果引发媒体关注,并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的肯定和认可,认为该成果有望推动一场技术革新,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成果还被美国化学学会著名杂志acs以封面论文发表。有人一定认为这是学校哪一位老师的成果,但我要告诉同学们的是,这项成果的研发者是我校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一位积极、乐观、阳光、自信的女孩。青年时代是一个人的创新创造能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许多伟大科学家的科学发现都是在青年时期突破的,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是在26岁,牛顿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定律是在22岁,等等。所以,我们要用自信心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只要肯钻研,一切皆有可能,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更好、更强。

第三,希望你们常怀平常心。 大学的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有挫折,有喜悦,有烦恼。新的环境必然带来新的问题。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首先,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大学里人才济济,高手如林,相比从前我们可能丧失优越感,感到差距,但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我们既要有敢于较量、一搏高下的勇气,又要有见贤思齐、虚心好学的雅量和气度,这样,我们不仅能收获成长,还会收获友情。其次,要学会冷静处事,切忌心浮气躁。既不要被成绩冲昏头脑,也不要被困难所吓倒,坦然对待成败得失,善于调节心理情绪,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平常心从容面对生活。这样,你不仅会收获成功,还会收获成熟,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助推你成为生活的强者。

今天,我们在场的还有接近两千名研究生新同学,无论是我校的学生继续深造,还是外校毕业通过推荐或考试加盟,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同学将在石大获得本硕博三个学位,大家都在同一个起点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希望所有研究生同学们努力追求更高的学术境界和学术修为,面对更大的学业自由度,要坚守科学精神和学术目标,去除功利心,忍得住枯燥,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把学习研究作为第一追求,把创新求索作为第一乐趣,把求知和思考作为大学生活的一种常态,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收获学术上的进步和成功。

随着xx大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同学们出现在一年年的开学典礼上。在此,也希望留学生同学们,在xx大这个大家庭里,相互包容,和睦相处,在领略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把你们的文化与理念分享给全校师生,做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成为xx大校园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同学们,大学生活已经开始。希望大家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不辜负家庭的希望、学校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敢地担负起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把今天的希望变为明天的现实,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同学们,希望就在前方!让我们迎着晨风和朝阳,扬帆起航吧!

推荐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x学院xx级商*班的 ,此次报读的是x大学专业。在阳光灿烂的金秋时节,在充满活力的x学院的校园里,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今天能代表xx级所有就读本科班的同学站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了我们继续学习深造的宝贵机会,感谢教育机构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为了让我们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落后于别人,学校领导未雨绸缪,与x大学、农业大学、师范大学、x大学、x大学以及专业的自考培训机构教育机构合作,让我们重圆本科梦想!

今天,我很激动也很开心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感所想。历经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来到了x学院,这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多彩的校园文化大学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现在,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自学考试专升本”。面对这样难得的学习机遇,我们一定会认真学习,努力拼搏,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在学好专科各门课程的前提下,学好本科课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同学们,科技进步,永无止境;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无愧于历史使命。我们要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时刻准备为社会奉献青春!

人,要学会自尊,自爱,自强!从来都相信自尊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从来都坚信人要学会自强不息。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也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也许,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时间会更加紧张,压力也有所增加。但是我们坚信:”不经风雨,就难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两年的努力拼搏,所获得的甜蜜果实将远远大于我们现在的付出,这才是我们要执着追求的。

同学们,人生非坦途。让我们共同恪守“寻真求是,格物致知”的校训;让我们拿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拿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拿出“吹尽黄沙拾到金”的毅力;来迎接大学的风雨洗礼!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为学校,为祖国的未来拼搏奋斗!

我们承诺:我们将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为我们的青春增添新的风采!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业有成!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推荐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四

很高兴也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说几句话。今天正值教师节,接到学院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开始想应该说些什么?这时,我才忽然发现一个不期而遇的巧合,就是今年是我进入新闻学院工作整整二十周年,也就是我从教整整二十周年的纪念,新闻学院某某某年的辉煌历史,我也见证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岁月。

回想起某某某前的今天,某某某年的初秋,不记得是否也象今天这样阳光温煦,只记得怀揣尚未捂热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美学博士学位证书,也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图书馆旁边的老文科楼二、三两层,新闻学院所在地。当时的院长,丁淦林教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一间简陋的堆满书报的办公室,让我坐在他的对面,看着我的眼睛,很郑重地对我说,你是从中文系来的,没有经过新闻训练,你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到媒体去实习,培养“新闻感”。于是,我怀揣着张骏德教授给我开的介绍信,开始闯入到上海电视台著名的“新闻透视”栏目组,跟随记者四处采访;几个月后,我又闯入“纪录片编辑室”栏目组,开始跟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轨迹,后来,则是中央电视台……,并以不同的方式与他们合作,这是我对中国传媒业参与式田野调查的开始,这要归功于新闻学院的传统。由此,我的专业研究方向也与中国的电视发展与新闻发展结合在一起。

某某某某某年,当时复旦新闻学院的广电专业尚未建系,虽然我们广电专业1984年在全国就率先创立,但是在我进入新闻学院的时候,广电只有专业主任张骏德老师,光杆司令,我成为他的第一个兵。现在张老师已经退休,我也成了广电系的老人,真是令人感慨。岁月匆匆,二十年的时间,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也已经上大学了,可以在现场与大家坐在一起了。从那时到现在,广电系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在全院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长足的发展。但是对我来说,真正的起点却是在丁淦林老师的办公室开始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无痛苦地被-迫从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学象牙塔里走出来,从所谓小资趣味里走出来,来面对这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剧烈的发展与变革,并从中寻求自己的学术道路。在这二十年中,我其实也是不断地回想和思考丁老师说的“新闻感”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对于学新闻的和做新闻研究的人来说,“新闻感”是最重要的?

20某某年9月,丁老师不幸去世。其亲属为他出版了一本回忆录,作为纪念文集。这本文集既是丁老师的个人学术史,也是新闻学院的发展史,更是中国新闻事业的见证史。我读完之后,才觉得真正触摸到一些他对“新闻感”的理解。在丁老师从教一生的经历看,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说是两件:

一件是与第一线新闻实践的有机联系。某某某某某年他在复旦新闻系大四年级的时候,大实习去安徽的淮南记者站,到淮南煤矿采访,走遍了主要矿井,竖井、斜井,爬行到掌子面,每次下井要走一二十里,手脸皆黑。到淮河大水现场采访,亲眼目睹工人家属把自己的房屋腾出了,让被淹的农民住,目睹穿着背心和短裤的几位干部在堤坝上讨论,其中一位是省委书记曾希圣。某某某某年,丁老师带学生在江苏徐州实习,下农村采访,和当地记者一样,背包里带着煎饼和咸菜,就着河水吃。睡到半夜,听到人大喊“水来了”,大家就一起转移到高地去,“的确很辛苦,有危险,但心无杂念”。丁老师,包括今天在座的很多老师,他们这一辈新闻学研究的学人,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获得“新闻感”。而所谓“新闻感”就是对社会发展脉动的把握,就是保证新闻实践的第一线永远是其学术研究问题意识的来源,这样,新闻与学术才能够生生不息。

另一件是丁老师对学术研究的认真态度与执着。丁老师回忆王中教授受到批判的时候,新闻学院的师生挺身而出,批评当时的《解放日报》: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术问题?丁老师自己在学术道路上,务实求真。在中国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中,接触、查找、寻访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注重调查研究,不搞清楚不罢休。这种正直与诚实的学术伦理,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楷模。这种精神,也希望能够在新的一代学人中传承下去。务实求真,它也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新闻业坚守的职业伦理。在丁老师的时代里,新闻系在陈望道先生的引领下,复旦大学最知名的大师们都来到新闻系上课,群星璀璨,郭绍虞《语法修辞》、方令儒《大学语文》、周谷城、周予同《中国通史》、漆琪生《政治经济学》、胡曲园《辩证唯物主义》、贾植芳《苏俄文学》等等,我的导师蒋孔阳先生也曾到新闻系给本科生上课。今天,新闻学院本科二加二的通识教育体制的改革,正是对这一传统的回归。它要培养的应该是真正具有学术精神和学术视野的年轻一代新闻人才。

诚然,今天中国社会已经与丁老师那一辈成长的环境完全不同了。甚至与二十年前也大为不同。二十年前,我坐公交车到电视台的栏目组,推开门就进去了。到新闻学院找各位老师,也是敲敲门就进去了。但是现在从电视台到新闻学院,到处充满了门禁,没有许可不得进入。我读大学的时候,班上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今天,农村来的新同学已经很少了。前些天,童兵教授作为志德学院的院长迎接报到的新生,有人问,是否有家境不好的同学,他说一个也没看到,因为他问到的同学们,都拥有手提电脑。

今天新闻业的发展与实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新技术、新产业、新兼并、新垄断,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是,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也同时降临。媒体从业人员的理想信念大幅下降,社会对媒体的信任度跌破底线,新闻生态恶化,不实新闻和谣言充斥,传统媒体利润下滑,严肃媒体难以自保,资深记者纷纷出走……。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范围内新闻专业主义的悲观图景。因此,在座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无法避免地要扪心自问,我究竟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新闻,它还值得我们做什么?这些问题,也将决定并伴随着诸位新同学在新闻学院的求学轨迹。但是,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我坚信一点,新闻最终是要由人去做的,负责任的记者和负责任的报道是任何新闻业的基石。归根到底,新闻业是人的事业,也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任何违背这个原则的发展,都会受到惩罚。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最坏是因为失序,也正是因为失序,它也前所未有地需要重整秩序。公正而诚实的新闻业,是一个追求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无法割裂的内在组成,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只要你进入新闻学院,你就必然与这一使命联系在一起。都说复旦是最小资的大学,风-花雪月固然重要,但是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中,只看到风-花雪月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对学新闻的学子来说。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个世界的暴-力、战争、贫困、饥荒,灾难,所有这个世界现实的甚至是恶的一面,不说为了同流合污,而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推进这个世界走向和平与公正贡献力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向丁老师这一代人学习,学习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学术生命与这个时代、社会融汇在一起,学习如何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传统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鲁迅先生在病重时,临终之前,最后的文字中写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愿以此与大家共勉。谢谢。

推荐大学开学老师座谈心得体会简短五

同志们:

下午好,首先给大家拜个晚年。

好多年了,我们终于过了一个像样子的寒假,同志们一定得到了较好的身心调整。开学了,一切言归正传,我们必须立即进入角色。

我讲三点。

一、我们已经打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基础。

我桌上有两个上学期期末成绩对比,一个是高一年级跟**中学和一中的对比,一个是高二年级跟一中的对比。跟一中不是一个档次,我们主要是比超过他的距离,这样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科教学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上,可以看出我们各个学科的强弱。有的学科我们比他高不了几分,说明我们这一个学科的教学存在着欠缺,我们必须寻找原因,必须努力。跟**中学我们要细细地看,这是我们的对手,高二年级不是相同的题,没有分,高一年级很清楚,有分数有人数,我们文理各个学科都比他高,距离虽然不是太大,但足以反映出我们的优势,所以说我们的基础不错,我们半年来的工作取得了成效。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不足,在上线人数的统计上,我们的一批上线文理科统计都超过了他,可是二批统计都落后于他,而且少的还不是几个人。高二存不存在这种情况,我想可能也存在。这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我们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出了问题,怎么办,应赶紧想办法,学生的整体位次应该是等递排序的,不能出现脱节,最起码不能过早地出现脱节和断档。否则,这个问题带入高三,就会给我们的二批人数造成很大的威胁,给我们的教学造成顾此失彼,左右不能逢源,讲课高度难以定位,高了大批学生够不着,低了上边的学生吃不饱,不能整体推进,整体提高。

二、还得是严字当头

我们依靠严,我们也得益于严,严与细的结合,严与实的结合是提高质量的不二法宝。我点四个方面的题,一是学生管理要严,创造一种氛围,把每一个学生置于浓烈的学习氛围之中。严,不是出点事就把学生赶回家,严,也不是不讲道理,严是不给学生制造回家反省的机会,不给他犯错误的时间和空间。二是教师管理要严,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我们有很多很细的行为规范,必须进一步抓好落实。三是教学管理要严,比如我们的备讲批导查,比如我们上个学期抓的练,比如我们每月一考,安排了是否做了,做了是否评了,评了是否提出了警示,警示了是否有力度。四是各项工作不搞一阵风。实际上,没有一项制度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制度也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另,只是我们执行得不彻底,没有坚持下来,因此制度的持续性和执行力的着地落实是关键之关键。就好像看病瞧大夫,要相信这个医生,相信这个处方,然后严格按方子用药,一定对袪病有利,否则,有病乱投医,是不对的。只要认准了的事情,我们就坚持做下去,比如上学期我们制定的宿舍管理检查,我们的教学练,还有我们从这一学期施行的门卫管理等。

三、一切从点滴小事做起。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无大事,事事得用心。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好坏因小起,积小善必有余庆,积小恶必有余殃。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绝不能抓大放小。在中国台湾有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有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的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 7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学生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中国台湾享誉30年的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中国台湾的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的字样。这个学校的校长高震东有一个演讲,希望同志们读一读,看看他们是怎样从小事抓起的。当然,外来的经验不能照搬,我们更不能像他一样每年开除二三百学生,再说,开除学学生也不是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一定可以吸取我们能够利用的经验。

同志们,新学期已经开始,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我们一定会做到更好。鼠年好种田,祝我们鼠年大吉行好运。谢谢大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