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苏轼古诗心得体会如何写 读了苏轼的诗有什么感想(2篇)

苏轼古诗心得体会如何写 读了苏轼的诗有什么感想(2篇)

时间:2022-05-22 01:57:28

相关推荐

苏轼古诗心得体会如何写 读了苏轼的诗有什么感想(2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苏轼古诗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宋·陶渊明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唐·李白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对于苏轼古诗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古诗二首》中选编的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均为描写西湖美景的佳作,集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为一体,但风景、意境又各不相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对西湖疏导治理有方,留下了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由此而得名的景观。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的同时,苏轼也创作了众多关于西湖的诗作。本诗便是其中的一首,乃是用凝练的笔触从天气的对比入手,将西湖喻为西子,把西湖婀娜多姿的阴柔美描写得生动传神,尽显苏轼才气之不同凡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送别友人时,在净慈寺所看到的西湖美景,从6月与其它季节对比入手,描绘出清晨西湖上荷花在初升太阳的映照下,娇艳含露,莲叶无穷无际,一碧千里的宏大绚烂的画面。两诗选编在一起可谓独具匠心,展示出了不同的“西子”之美。

本单元文化主题是情越山水间,而本课又处于这一单元的开篇位置。一进入这个单元便以古诗意境优美、耐人回味的文体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这一单元主题的阅读兴趣,是激发学生热爱、向往自然景观的好教材。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诵出诗的韵味与美感。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心品读诗文,小组合作学习,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

2、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风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西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悟诗句的画面与意境之美。

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灵活,敢于质疑,且已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如边读边想象画面,圈画批注等。他们乐于和同伴们一起讨论交流。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深入文本。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采用自读自悟法,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在反复、形式多样的读中,感悟西湖之美。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这里就第一课时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一说明。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揣摩,为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激发兴趣,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精读品味——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激发兴趣,自读自悟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一组西湖的风景图片,配以优美恰当的音乐边作讲述:西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如果说这些生动的图片是有形地记录下了西湖的绰约风姿,那么古诗就是以简洁却意境深远的文字展示出西湖的迷人风韵。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我这样处理,有声有色,直观形象的画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交流苏轼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与西湖的不解之缘。文如其人,诗由心生,了解这些背景资料,就为学生感受作者对西湖观察之细,用心用情之恳切,打下认知基础。

在将两首诗读正确、流利后,我再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将诗句中写景的词语画下来,借助工具书及资料理解诗意。这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探寻新知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留足自读的时间,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读书方法继续得到锻炼。

(二)合作探究,精读品味

根据学生乐于和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的情况,我再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自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集体交流,并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西湖画面?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然而,只有有了开放性的问题作定向,鸟才能在茫茫天空中找到飞的方向,鱼才能在浩瀚大海中寻到跃的目标。因此,这样处理,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和交流有路可循,有章可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感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不同画面,并且通过追问“浓妆时的西湖是什么样?”“淡抹时的西湖又会是如何景致?”使学生感受到:哦,原来空濛山色是其淡雅的妆饰,潋滟的水沟是它浓艳的粉脂,进而体会作者把晴雨皆宜的西湖比作西子之精妙。在此理解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所感,读出诗之韵味。以上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贯彻始终,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落实。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诗句的意境后,语言文字已经变得形象立体了。这时我再引导学生联系课初所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来品味作者此时的心情,并带着这样的感受再去吟诵,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充分感受古诗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

在学习本诗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苏轼的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西湖的另一番景象,激发学生对西湖景观的向往、热爱之情。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的诗样的教育,我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情激情,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享受情感的熏陶,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