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张灵甫】张灵甫书法

【张灵甫】张灵甫书法

时间:2022-02-10 17:36:16

相关推荐

【张灵甫】张灵甫书法

张灵甫书法

张灵甫戎马一生,军功显赫,他是国民党上将,有“猛张飞”之称。然而,在他那坚硬的盔甲之下,他却有着一颗极为敏感柔软的心灵。他是将军,也是文士。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张灵甫的文人生涯。

张灵甫书法

古往今来,文人与书法总是相联的。张灵甫书法一流,他虽然出生于农家,但他家境不错,自小他就被他的父亲送入私塾学习。在西安读书的时候,张灵甫的成绩优异,还写得一手好字。西安是十六朝古都,历史文化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西安城内碑林众多。张灵甫有一段时间就被石碑上的碑帖吸引,每日但凡有空就会带上纸笔去临摹,节假日更是风雨无阻,他常常一写就是好几个时辰,有时候连饭都会忘记吃。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很快的他的字闻名全校,学校甚至为他专门举办了一个书法展。他也因此一举成名,后来他被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看重,他在于老先生面前毫不祛场,落落大方地写了五个条幅。

于老先生看他不仅能写得一手好字,并且还有如此气魄,对他大加赞扬,并且连连点头十分欣喜。此后,张灵甫也常与于右任先生探讨书法,他还有“小于右任”的称号。长大之后,他考入北京大学,是北大才子。后来投笔从戎,在于右任的推荐下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从军之后他的心志发生了变化,他的字原本清秀挺拔却少了刚毅之气。而经年累月的严苛训练,他的字风骨更胜从前,霸气蓬勃而出。都说字如其人,张灵甫书法的不断改变精进,也代表着他人生轨迹地不断转折。

张灵甫简介

张灵甫生于1903年8月20日,卒于1947年5月16日。他又名张宗灵,陕西西安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肄业),后又就读于广州黄埔军校,并顺利毕业。张灵甫信仰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人,参加过十年抗战和国共内战,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张灵甫

张灵甫自小酷爱书法,幼时经常去西安碑林临摹碑帖。之后他的书法得到了于右任先生的赏识,年少成名。他身上有着文人的气质,所以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然而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战争的气息萦绕在北京城的上方,学生运动的一次次失败,令他深感文弱书生的无能为力,于是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并在于右任先生的建议下考入了黄埔军校,自此走向他从军的生涯。

在黄埔军校的四年,潜伏在他身上的那浓郁的文人气息被他慢慢地磨进时光里,四年里他不断地训练磨砺自己,四年后他是一个静可洋洋洒洒地写下长篇大论,动可持枪舞剑。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里,他文可行兵布阵,武可挥剑斩马,可谓是文武双全。所以他晋升的很快,他一毕业就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1师担任见习官,参加北伐,两年时间北伐结束,他便被调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担任团长。那一年,张灵甫才25岁。十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张灵甫经历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等多次战争,他用他鲜血书写下了人生中最风光的一页。

张灵甫怎么死的

长久以来,关于张灵甫怎么死的争议很大。张灵甫曾在死之前,给他的妻子写过一封绝命书,揭示了当时严重的战况,他在的军队已经弹尽粮绝,不得不进行最后的拼死一搏。但是他的死因还是有很多,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个版本。

张灵甫

第一种是“张灵甫自杀说”,这种说法是国民党方面官方一直认定和向外宣传的,而且一直留在国民党的档案卷宗之内。在张灵甫死后,蒋介石根据张灵甫的性格特征以及他的两封遗书进行了推理,认为张灵甫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之下,不愿做敌军的俘虏,于是就选择了自杀。国民党为了鼓舞士气,便着重渲染张灵甫“壮烈殉职”,“宁死不做俘虏”的忠勇事迹。

第二种说法是“当场击毙”说,这是共产党的官方说词。根据华东战史的记载,当时张灵甫是有自杀的念头,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他所躲藏的山洞便被共产党华东野战军找到了,后被华东军士们用枪打死。同蒋介石一样,为了宣扬军队获得地战绩,鼓舞军队的士气,共产党侧重于宣传张灵甫被当场击毙的说法。

以上两种是两个党派的官方说法,这两种说法都是国共两党从自身利益出身使用的一种政治手段,关于张灵甫怎么死的,其实也没有什么肯定的结论。但是张灵甫的妻子王玉玲曾经说过张灵甫死的不值,这句话可谓是意味颇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