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敦煌特色好吃美食介绍词 敦煌当地特色美食

敦煌特色好吃美食介绍词 敦煌当地特色美食

时间:2018-06-30 23:04:26

相关推荐

敦煌特色好吃美食介绍词 敦煌当地特色美食

逛敦煌夜市,品当地小吃,有点新疆的味道。

敦煌八大怪

第一怪:香水梨要放黑卖

敦煌特产的香水梨,味道酸甜相间,一般要采摘回来放到冬天,经过冬季的自然冰冻梨子会变黑,融化后剥皮即可食用,此时梨子已经变得酥软多汁,味道最佳。

第二怪:风干馍馍掰开晒

由于敦煌特殊的气候条件,许多新鲜食物不易保存。在炎热的夏季,将刚出锅的馒头掰成小块,在阳光下暴晒成干脆可口的风干馍馍,不仅利于保存,也便于出门远行的人们携带。

第三怪:浆水面条解暑快

把芹菜或箭杆白菜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这种浆水能清热解暑,增进食欲。

第四怪:驴肉黄面门外拽

敦煌驴肉黄面是中华名小吃,制作过程中的拉面最显真功夫,师傅可以把一团面拉得细如发丝,引得食客无不驻足观看。

第五怪:三九锁阳赛人参

敦煌野生锁阳的最佳采收期是下过一场雪后的三九时节,此时只要寻找那些雪比较少或没有雪的地方,挖下去可能就有野生锁阳。敦煌锁阳生长在荒漠地带,多寄生于白刺的根上。

第六怪:酒枣新鲜放不坏

敦煌人一般将采摘的鲜枣直接用高度白酒消毒清洗,再密封在坛中,到了秋冬季节,随吃随取,风味独特。这些枣虽是用酒腌制的,食用后却不会有醉酒的感觉。

第七怪:罗布麻茶人人爱

敦煌地处罗布泊东缘,是罗布麻的原产地。敦煌的野生罗布麻具有特殊的药用保健功能,被敦煌人作为日常茶叶泡水饮用。

第八怪:榆钱也是一道菜

敦煌人有吃榆钱的习惯,每到春天榆树开花时,敦煌人都会采摘新鲜榆钱,淘洗干净,拌面蒸熟,再辅以大油、韭花炒食。#头条创作挑战赛# #知识加油站#

《长安十二时辰》:唐代的美食你尝过几个?

唐朝是一个烧烤的世界,一个对食肉者友好的朝代。在起家于大西北的李唐皇室的引领下,全国人民对于烧烤痴迷;在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唐朝给“吃货”们难得的淡定从容;在一个不用跪着进食的时代,唐朝人在桌椅凳上悄然开创现代饮食文明。

今天跟大家一起盘点下唐代的美食,看看1400年前中国人的餐桌。

01 主食

这一时期主食的种类仍可分为饼、饭、粥、糕等数种。从史籍中的出现频率看,饼最多,饭、粥次之,糕较少。

第一,饼。饼是一个类概念,种类繁多。既包括现在的饼类食品也包括现在的馒头、包子、面条类食品。

粗略计算,这一时期出现在史籍上的饼就有胡饼、蒸饼、煎饼、环饼、汤饼、薄饼、齑饼、追饼、烧饼、笼饼等,以及不以饼称的饼类食品如饆饠、饣念头、馒头、馎饦等,下面介绍其中几种食用普遍又具本时期特色的饼。

胡饼。胡饼在隋唐五代食用的非常广泛。日本和尚圆仁的《入唐求法巡行礼记》记唐文宗开成六年(后改年号为会昌元年,即841年)“立春节,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亦然”。据敦煌文书记载,当时在敦煌地区的僧人和工匠都吃胡饼,每个饼用面半升,个头很大。

▲胡饼▲胡饼

1969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出土一枚直径19.5厘米、类似今新疆地区流行的素馕的食品,那就是唐代胡饼的实物。今天的“馕”有馕、油馕、素馕之分,唐代的“胡饼”也有胡饼、油胡饼、肉胡饼几类。

当时又有胡麻饼,类似今天的芝麻烧饼。也有人称此为胡饼。关于胡麻饼最有名的史料是白居易的诗《寄胡麻饼与杨万州》。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辅兴”是唐代长安城内一个坊的坊名。它那里的胡麻饼非常有名。

饆饠。饆饠也是一种胡食,是唐代新传入的食品。据考证,它是一种带馅的面点。饆饠又称毕罗。李匡在《资暇录》中说:“毕罗者,蕃中毕氏罗氏好食此味。今字从食,非也。”饆饠在北方尤其是关中地区比较流行,长安就有许多饆饠、饆饠店专卖饆饠。

▲饆饠▲饆饠

明经、进士、城市平民都去店中吃,而衣冠家自己做饆饠,有些就做的非常好。例如属于“衣冠家名食”中韩约所作的“樱桃饆饠”就是饆饠做好后,馅里的樱桃能够做到“其色不变”。

蒸饼。蒸饼在这一时期的食用也很普遍。《朝野佥载》卷5记长安人邹骆驼“常以小车推蒸饼卖之”,可知蒸饼在街市上到处有卖。武则天时的四品官张衡正是因为“路旁见蒸饼新熟,遂市其一,马上食之,被御史弹奏”,因而未能升入三品官的。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也随船带了“干蒸饼一车”。蒸饼就是今馒头一类的面食,形状大约上圆下平,与今天的圆馒头差不多。

汤饼、馎饦。汤饼就是面条。夏天吃的叫“冷淘”,也就是凉面,当时南方和北方都吃。《唐六典》卷15记光禄寺供百官膳食有云:“冬月则加造汤饼……夏月加冷淘。”

杜甫大历年间在成都草堂也曾写过一首“槐叶冷淘”的诗。诗中说:“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从“经齿冷于雪”看,这“冷淘面”是够凉的。

汤饼中还有一种被称为馎饦,又称不托。宋人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曾说:“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矣。”其实汤饼与馎饦似仍有区别,后者从形制上说可能稍宽一点。

第二,饭。饭也是一个种类甚多的类概念。若就饭的原料而言,主要有粟米饭(黄米饭)、稻米饭(糯米饭)、麦饭(荞麦饭、大麦饭)、雕胡饭等。北方多吃粟米饭,南方多吃稻米饭,而菰米做的雕胡饭则只为诗人和文士们所喜爱。

大致说来,平民百姓只能吃到一般的粟米饭或糙米饭,如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说海州到登州之间的“山村县人,飧物粗硬,爱吃盐茶粟饭,涩吞不入,吃即胸疼”。

【漫话历史上的甘肃烤羊肉】烤羊肉是中国北方盛行的古老食肉方法之一。它源于古代游牧民族和狩猎者的发明创制。在许多人的意识中,说起烤羊肉总认为还是新疆的名气大,烤羊肉是新疆维吾尔族特有的吃法。孰不知,甘肃的烤羊肉发源历史非常悠久,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追溯到魏晋朝时期。

一九七二年,甘肃考古学家在野外考查文物古迹时,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东北郊,发现了一批魏晋朝时期的古墓葬群,其中有一个墓葬出土一块西晋时期烤羊肉的画像砖。该画像砖图案绘有两个古人,一个男人跪在火塘边烧煮食物,一个少女手持一把锋利的三齿铁叉,叉尖上叉满羊肉串,正准备放在火塘上炙烤,这是目前考古界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人烤羊肉画像砖图案。

此外据史籍《甘肃新县志便贤》中记载,甘肃敦煌的烤羊肉风味很独特,其烤制秘诀是,将上好羊肉煮至七成熟,切长条架在烤架上,然后用当地沙窝里盛产的红柳柴,烧火煨烤,过程只加少许几味调料,利用燃烧的炭火烟熏火燎,并上下翻烤。待到羊肉变色滴油时,乘热而食风味最佳。因为红柳生长在富含盐碱的荒漠里,本身饱含盐碱成份,故燃烧时盐份已随烟火升华,渗透于羊肉内部。所以用这种近似原始的方法烤羊肉,烤出来的羊肉外表焦酥,内里香嫩,最大程度保留了羊肉的鲜美滋味,食之非常适口。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的一些白俄,转辗流落到了甘肃,当时这些人避难于兰州市内,除了干一些粉刷墙壁,裱糊顶棚的活计外,个别头脑灵活的人迫于生活,便操持起烤羊肉的生意来了。这也是兰州解放前烤羊肉小吃兴起之始。三四十年代的兰州城里,当时只有一家白俄经营的烤羊肉店,开设在双城门西北电影院附近,一时间名噪兰州,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兴隆。

烤羊肉在五六十年代,一度曾消声灭迹,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才又重出江湖,涌现在甘肃各地。甘肃传统的烤羊肉通常用精选的大尾羊,将羊肉切成薄而方的小片,肥瘦相间地串在铁钎子上,每串约五六片,然后一边用扇子扇烤箱铁槽内的木炭火,一边在平摆成扇形状的羊肉串上撒调料粉,并不停地来回翻动,羊肉串在高温炭火上翻来覆去的炙烤,待羊肉变色烤熟时,调料味也充分渗入肉中。甘肃的烤羊肉不膻不腻,肉酥而不焦,肉嫩味美,实为一地方名小吃。如今,甘肃的烤羊肉遍布陇原各地,尤其是外地来甘肃的游客,自踏上甘肃土地之始,定要慕名品尝烤羊肉这一甘肃著名地域小吃。

(图一至六: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出土烹饪烤肉画像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