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反思 语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反思 语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9 08:22:5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反思 语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

阿进老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那里除了要放集体备课还要放评课反思吗?评课反思是评别人的课还是评自己的课呢?

“集体备课”效率低下,怎么破解?

又是一个新学期,集体备课又开始了。然而,以教研组或者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往往是看着讨论激烈、热热闹闹,实则天南海北、收获甚少。

出现这样状况,最重要的原因是:

1、缺少专业引领,对集体备课的流程不甚了解。

很多时候,集体备课的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备课的主题(初案),就是几个人碰一下头,说说各自的讲法。好一点的,还留下一点儿发言的只言片语;有的,甚至就是一说了之。

2、没有带班领导的参与,容易偏离主题,效率低下。

……

对“集体备课”的建议: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选择:可以备整本书,备一个单元,备一课时 。

学校常使用的是单元备课和某一课的备课,也有个别学校建构了“大备课观”,备整本书。

二、集体备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主备人备课的材料,提前几天发到备课组教师手中;参与备课的教师要熟悉教材和所发放的材料。特别建议:寒暑假,教师整理、修订自己的教案、课件,编写相关复习资料,以减轻开学后的工作量。

三、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流程一:主备人备课—— 线上讨论——线下集体备课——课堂展示——形成定案。(详见笔者.9.16今日头条《集体备课的操作方法》) 流程二:初备——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共案”的个性化处理;流程三: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个人反思;流程四: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四、建立集体备课的素材库。

每次集体备课之后形成的定案,上传到学校素材库。这样,来年“集体备课”时,先调出上次定案,再修改润色即可,既省时又能提高质量,还避免了每次集体备课都从零开始。

五、集体备课要避免形式主义。

由于开学后,班务、课务较多,老师们都比较忙碌,要求每个章节都进行扎实的集体备课,是不太现实的。比较接地气的做法是:挑选重要的几个章节,集中力量突破,剩余的留待来年再做。每年做一半,第三年就可以整体提升了。不然,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六、集体备课“定案”的课堂环节。

课堂环节不必面面俱到,以“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训练”为主。

七、集体备课“定案”的使用。

新教师最好按“定案”的教学流程上课;有经验的教师可在“定案”的基础上,再加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

八、主要领导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

尤其是要全程参与弱势学科的集体备课,个中原因不言自明。

教案简短反思通用版#教案反思# #教学反思# #老师# #干货#

今天闲课时间继续在微机室完成征文,累得头晕眼花,在微机室里共有四位班主任老师。我和另一位老师同时叹气一声,然后我们禁不住笑了[捂脸]。

80后男同事说:“你们有没有觉得这学期的活动特别多,几乎每周都要做手抄报?”

确实如此,每周做手抄报,两次征文活动,教案要求电子备课(要有二次备课和反思)和书案,学习视频记笔记,上课不在话下,每天都是快节奏的生活。

我问其他班级手抄报怎么安排的?80后男同事要求全班女生都做手抄报,择优上交。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可取,会给所有女生增加负担。他说:“如果总是安排那几个女生,对那几个女生是不公平的,所以全班女生都做。”我觉得虽然对经常安排的女生是不公平的,她们付出了太多的精力。但可以用其他方式弥补,给予奖励,减免作业等。上交的作品要有一定的质量,因为学校要做美篇。所以其他不擅长的女生做手抄报也是白白浪费了时间。我总怕学生太累,总怕给学生增加负担,是不是我的观点有问题?是不是应该让所有学生得到锻炼(无论男女),或者采用轮流的方式更好一些?

今天下班前,在微机室制定了班级公约,明天打印出来上墙。学生征文还有目录没有填写,明天继续吧!

日测、堂堂清、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考。天天集备,听课,评课。批改要有评语,不让评等级。写反思、总结。考试成绩不让公布。哪有时间备课,写教案。星期天写教案。

期中测试后,学校教务处要求各备课组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质量分析:

试卷命题分析:分析对这份试卷满意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学生答题分析:学生答题满意和不足之处

教学实绩分析(与学区对照):满意的数据和不满意的数据

半学期来对备课组的自我评价:满意之处和不足之处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老师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现分享9个备课组的期中质量分析情况。

师友们,你们在教学中是否也经常进行这样的分析反思活动?对于阶段性教学总结您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请留言,我们互相学习哦。

[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心][心][心][心]

#期中分析和反思# #教学微头条#

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不容易

今天写了一上午教案,大约2000多字。干老师这一行是真的累,教案从课题到设计再到反思,全部都需要展现出来,为保证课堂质量,对学生负责。当然我这只是完成作业,可能老师为了让我们提前适应一些教师职业的节奏。

老师辛苦啦!#头条创作挑战赛# #青岛头条# #教师#

吐槽

由于中考学校有考场,这一周休息三天半时间,回家带的复习教案,学校要求写复习教案和平时教案一样,有二备,有板书,有反思,有作业批改记录等等。唉,够全乎的。

在学校忙的顾不上写,拿回家又不想写,本来平时的教案就不看,只是应付检查呢,复习教案以单元为单位写,都是提纲挈领,更没啥意义,时效性几乎为零。因为一天复习一单元,上课把本单元重点强调一下,该背的检查一下,再就做配套的习题,这样做的教案有必要写吗?

真心感觉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我觉得自己钻研,多反思,多积累,还要多向好的课堂学习。但学习不是照抄,不是生搬硬套。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自己钻研好教材,打好基础!还有我觉得,要与时俱进,其实每一次上完课,都会多多少少有点收获的,也有不足的,积累这些,改进这些,才会有进步。千万不能一本备课笔记用n年,一份教学PPT全组共享,改都不改,就搬进课堂。

顽石呓语说教育

“一直觉得教师磨课是个伪命题。课堂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生成性才是它的真实性。老师需要好好准备的是讲课内容,而不是讲课的方法和模式。你怎么可能提前准备一套流程适合所有的学生呢?”我非常认同这位老师的观点!我以前当老师时,从来不“磨课”,也拒绝学校领导“磨课”的指示和安排。磨课要用多个不同班级的学生。学生不同,状态不同,那些固化的流程根本就是束缚教师思想和才华的桎梏!我教两个平行班,同样的教学内容,准备同样的教案,结果是,我每次上同样的课,每次都不一样,而每次的效果都还不错!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备课,是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尤其是后者,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深刻的了解,了解他的基础,了解他的个性,甚至了解他当下的情感和思想状态!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表达是具有独特性的,绝不能要求整齐划一。而磨课,往往借用别人的班级,别说了解了,甚至老师都不认识这个班的学生,谈什么“备学生”!这样的课堂,即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准而漂亮”,又谈何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磨课是把学生当成“标准件”,当成没有生命的机器,是对“人”的最大的不尊重!为什么“磨课”这样的教学现象这么普遍?说白了,是很多老师根本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本学科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没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思想,没有坚定的教学立场和信念,把教学当成了纯粹的、机械的传授知识的流程,完全认识不到课堂上的学生是具有情感和生命的,是有思维的发展和智慧的产生的,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有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和碰撞的。而这情感与思想交流碰撞产生的思维的果实和智慧的火花又怎能通过反复“磨课”来预设和固化呢?!“磨课”的产生原因还来自某些学校领导们,他们处在领导之位,却没有领导能力!我说的“领导能力”不是指行政权力性的能力,而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是为国育才的大教育情怀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信仰!没有了这些,学校领导很容易陷入狭隘的应试教育思维和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为目标的教学政绩观中,机械地理解教师成长过程,以教师能拿得出手的“漂亮的课堂”为荣,以自己的学校有多少“优秀”的教师为荣!殊不知,这样“磨”出来的老师,就越没有“教育”理念,越没有情感和灵魂!这样的“漂亮但非常虚假”的课堂越多,教育越没有生命力!因为,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他们“目中无人”!另外,产生“磨课”这一奇葩的原因还有制度设计问题!多年来,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大多采用量化的方式,看重学生考试成绩,看重教师撰写的教案数量,看重教师获得各种荣誉证书的数量。比如“教学能手”之类,他们并非真正的“能手”,很多就是通过反复磨课才评上的。一些水平很差的老师,经过反复磨、多年磨,甚至通过找关系送礼成为了“能手”!这样的“能手”,只是一个能够评职称的条件,完全不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能力和才华。说得再难听点,这样的教师,在为了个人利益进行反复磨课的过程中,把学生当成了“工具”,坑害的是学生的发展,是典型的“误人子弟”!这样的评价教师的方式,滋生了教育部门某些人的腐败问题,滋生了学校教学上的形式主义,越来越少有老师关心教育的本质,越来越少有老师沉下心来思考教育,实践教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物理距离很近,而心理距离却非常遥远!我要高声呼喊:让“磨课”滚出学校,滚出教育,让教师回归学生,回归教育教学规律吧!

补充得好[赞]课后还要反思!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能成为名师,但坚持认真写三年反思肯定能成为名师!//@学习能力研究:还有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备人,学情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痕迹等

教育生态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教育生态:现今最新的教案编写格式是怎样的?各位教师一定要了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