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作文600字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作文600字

时间:2018-10-22 00:10:05

相关推荐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 烈士陵园扫墓感想作文600字

#平凉头条#心中的桃花源——对农村过年的感想

坑坑洼洼路不平,门前老树日渐秃。

阖家团圆思亲情,山山水水皆来去。

新春在即,总有无数的感怀,旧岁已经过去,曾经的打拼也可以暂时告一个段落。遥望家乡的方向,暖流涌上心房。不论走出多远,家永远在梦乡。今年,新冠放开后的人们,急切回家的思念挂满脸颊。浓浓年味,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守候与坚持,又是千千万万留守儿童和父母的热切团聚。

在农村,房子和车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你在外面混得好的直接证明。很多农民工,当下最大的期待之一就是买一个车子。出门方便也显得阔气,喝酒聊天也有说的资本。更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自打工潮于九十年代兴起以来,很多农村人一直在外打工,二十多年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平均每一年也就十来天。甚至有些人好几年回一次家,与亲人在一起的生活时间很短很短。这绝不是情愿的行为,而是被无奈的生活所影响。房贷车贷和学生费用支出,无一不是要用钱来解决。亲情在逐渐淡化,传统文化也同样在消失。

拜年的时候,大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亲戚家吃饭喝酒聊天,甚至留宿一晚或者几天,现在大家都骑着摩托车或者开着轿车拜年,去亲戚家匆匆走一次,放下东西,客套几句,就要离开了。平时的生活工作以及情感,都没有来得及交流。过去的时候,走舅舅家拜年总是要住几天,窑洞里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亲情浓郁,人很热情。走的时候还要回礼,表示有礼有往。而现代生活,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故乡的人走向远方。如果一个人为了生存,连爱父母、爱子女的机会都失去了,怎么可能指望他去爱别人、爱自然?

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传统风俗建立的关系维系着。在上一辈那里,这种关系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时空里,比如,家谱之中在五服之内的,但凡有红白喜事,不用去请都会自己主动来帮忙。出了五服的一般都比较陌生了,甚至于名字都不会记得。对年轻一代来说,大家的关系早已被经济无情地割裂了。没有钱就没有楼,没有楼就没有媳妇,没有媳妇就没有未来。一环套一环,步步紧逼,几乎没有缓和的空间与时间。

我和我的众多表哥表姐,堂兄堂弟,小时候曾经一起爬上寺山捉鸟、钻地道,下涧沟河摸鱼、滑冰,跟着爷爷辈逢年过节都一起走家族、走亲戚,分外热闹。但这几十年,我一直在外打工,他们一直在工作或者也在不同的地方打工,一年最多在过年时见一次,平均下来每年还没有一次,因为不是年年都回家。亲人团聚,过年拜年。过年的力量,亲情的力量,是当下动员国人最有效的力量。这也是过年最让人感觉温暖的东西。当然,以前过年时的各种集体活动,比如社火,春官,放烟花爆竹,唱皮影戏,秦腔等等现在都很少能看到了。农村还保持着过年给祖宗上坟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去祖宗的墓地给祖先点蜡烛,烧纸钱,放鞭炮,献鲜果与祖先交流。很多已经在城市安家的人,也会赶在大家三十这一天开车回老家山上给祖宗上坟。以至于路上交通拥堵,尘土飞扬。护林员也是最忙的时候,年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不一的火灾。许多曾被废弃的庙宇,这些年也逐渐恢复起来了。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是潮流也是方向,它也必将是恒久的。

一直有一个计划,等老了,开始闲下来了,多走动,把自己的乡下老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充满温馨。就在屋子前种一些花花草草,在屋子后,栽一些清秀的竹子吧。不是桃花源,胜过桃花源。很庆幸我还有故乡,可以随时回去,尤其可以回家乡过年。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儿童生活和记忆都在那里。

回家过年,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件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回家是天地间最伟大最有爱心的行为,大家一起开心回家过年,孝敬父母,看护小孩,还有比这更美的事吗?千年之后亦将有同样的故事,只是故事中的人不是我、也不是你。

由过春节到上族坟的感想(1)

今天是1月27号,农历的正月初六。已经过了破五日了,又是新年第一个初六吉日,虽然还在法定节假日里面,但是出行的人已经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情,因为明天也许就要上班了。

我们是定在这一天去上坟祭祖的。其实在十年前也不是这一天,而是正月十七日。由于我们弟兄3人都在外经商或是务工,我们很早就想把这个日子提前,但是族中有一个长辈一直不同意,最后拗不过,才勉强同意。因此,我家是我们村子第一家改在初六上坟祭祖的人。

谁知道今天我们出门晚了一会,走在去祖坟的路上,已经看到许多人已经上罢了坟,正在回家。我们一行人也加紧了脚步,来到祖坟面前,填土、插旗、烧纸、上香、放鞭炮。等我们把程序进行完后,缓缓转身回家。在路上,看到许多家也才慢慢悠悠带着上坟所需向不同方向走去。

这在十年前是没有的景象。尽管法规不会去干预这些民间习俗,但是今天好像是统一要求的一样。回想十年前,初六这一天我们村是我们一家首开先河,改了老黄历,当时显得有点孤单和冷清。绝没有想到十年后又是一番景象。

远处,不同的村子鞭炮声此起彼伏,都在进行着同一项事情。好像大家已经约定俗成了,普遍认可了初六这一天上坟了。

忽然想起了一句老话:神随人走。人勤春早。如今社会早已经进入经济时代,时间就是金钱,谁还会老是等待在家里,白白浪费时间。尤其是三年疫情,人们经济好像都跟不上了。

无形中我们为大家带了一个好头。

约瑟夫·爱迪生曾说:当我面对伟大人物的墓地,嫉妒之心荡然无存;当我阅读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相邻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战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

当人生陷入迷茫时,不妨去墓地和医院走走,在那里或许能获得一种新的生命感悟:“向死而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大灾大难后会彻底醒悟。

只有经历了死才懂得如何生。人生的迷茫、无意义感、虚无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不知道到底为什么活,究竟要活成什么样,缺少人生的终极方向。

所以明确人生的终极目标比什么都重要,否则追求成功的梯子就会搭错了墙,埋头奋斗一辈子却终究活错付了这一生。

什么是终极目标,就是当人生结束,盖棺定论之时你都不会后悔的那个。找到这个终极目标,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所说的第二个习惯——以始为终。

其实,向死而生、以始为终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长期主义”。找到心底真正渴望的目标然后持续努力做下去。这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每年去烈士陵园扫墓都有不同感想,小时候上小学,每年清明节去扫墓,感觉就是不喜欢去,太累了也不知是什么意思,长大了明白了,还是录的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直到真正读过民国史,知道了抗战打的有多苦,才深深地被英雄们感动,愿英雄安息,愿世界再无战争

#春日生活打卡季#清明感悟

记得我小时候的清明节,还没有现在的三天假期。上小学时候在农村,没有去过烈士陵园,到初中一年级清明节才第一次给革命烈士扫墓。从那时候起就对清明节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它是庄重的。唐代诗人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天气刚刚暖和起来偶尔还有点凉又爱下雨,既清冷又肃穆,很严肃又很愁苦的节日。

后来,对清明节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万物都在吐故纳新,乍暖还寒,阴气下沉、阳气上升,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接春天。嫩芽出土,枯草重生,干枝变成绿丝绦,一切都充满着希望和生机,清明节又是万物开始生长的节日。

如今,年过而立,再重新品味清明节,有了清明节三天小长假,我们可以放下工作,陪伴父母与家人团聚外出踏青,享受阖家欢乐。

祭祖也更加有了仪式感,都是带着家人孩子们,给孩子们讲述先人在世感人事迹,更好的传承先人的优良传统。

现在都是文明祭扫,将对先祖的怀念通过献花、祭酒等方式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感恩。同时在我们国家繁荣发展的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对伟大的革命烈士的缅怀和追忆,我们献上花圈、网上悼念等方式,铭记烈士为中国的自由与独立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清明节还是感恩的节日。

感恩莫过于感党恩、学党史。当前,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正在火热进行之中,在学习中我们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理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了解党的历史,对塑造青年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更加积极的意义,也对将极大地促进全党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能力。

草长莺飞人更勤。清明是万物复苏的节日,更是人们勤劳播种的开始,我们当坚定方向、紧抓时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祖父之上是曾祖,曾祖之上是高祖,今天第一次去高祖之坟祭拜,你要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说不上来,不同时空的人物,唯有一脉相承的那份归属感,对的,就是心中油然升起的归属感,并不是亲切二字可形容,而是一种由衷的敬意,有了几百年前的他,才有了如今的我。这种关系是偶然还是必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超脱时空的关系,把如今的一个家族联系到了一起,这是一种信仰。

然而,我从来没想到,今天竟然见到了我们洪氏这一支脉三世祖的墓地。没错,在拜祭了高祖之后,我们又去祭拜了三世祖。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据长辈说,我这一辈是三世祖第十三代孙。

认祖归宗,这四个字的意思只有当你真正站到祖坟前,你才会明白那不是伟大,而是奇迹,你会为你自己存在而感到喜悦。我们为什么而存在,或许是因果,但更多的是缘分吧。你说呢?

(原来我们洪氏这支祖上曾经发达过,在以前竟然还有守墓人,如今原来的守墓人家竟还在祖坟旁,当然没有了原来的那重关系。洪氏支脉花开遍地,但他们仍然还有人守在原地,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守护!谢谢!)

#清明节#

晚安,条友们!记录生活,分享感悟。

太晚了,想必都睡了吧。这是异常忙碌的一天,翻山越岭,给列祖列宗扫墓,大山里到处是扫墓的人,男女老少都有。记得以前女人是不能到墓前扫墓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风俗发生了变化,陋习得到了改正,这就是进步。

三天假期很长,三天假期很短。明天(已经是今天了)假期最后一天,匆匆回又回,两地都是家,却陡生漂泊感,人生,一个家足矣。

母亲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特产,、菜心、藠头……是母亲亲手种出来的;粉干、糍粑……是街上买的;肉丸、薯粉是亲手加工出来的……蜂蜜是父亲自己养的蜜蜂产品……大包小包。母亲就像宝藏一样,每次回来都能变戏法似的给这给那。母爱,是用一辈子做一件事:给予。

我每次离开家乡都有一种负罪感,陪伴的时间实在有限,没说上几句话,没帮她做点什么。她却和宽宏大度地说,我晓得,你们都忙,我理解。是啊,每时每刻,她都理解我们,我们又理解她多少呢?

不说了,睡吧。送一首歌给父母: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没有你的岁月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日子里,你要保重你自己……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原创诗词#

七言·恩澤

——感悟天水迎春祭拜羲皇

喜迎新春拜羲皇,

祈福納祥明燭香。

蒼柏巍巍鍾教喤,

吾祖聖德澤八方。

人文始祖世人拜,

大疫三年風霜盡。

感恩聖祖功德顯,

道阻且長行將至。

【學文悟道】·1·23

一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一一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张太雷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经过浴血奋战失败后,牺牲的和英勇就义的烈士,原来是散佈埋葬在现烈士陵园的几个荒岗上,49年后五十年代初后及六十年代初,烈士遗体由政府统一收集集中埋在烈士陵园的大土包中(即中心墳包),让后人缅怀景仰,此地开始称为:红花岗。

烈士陵园此地在清未民国时期,十分荒凉,原是一片荒丘,行刑的场所。现陵园的正大门(中山二路与中山三路交叉处由陵园西路为界)以南,史上是:"东较场",是阅兵练兵的场所,清兵与民国粤军,则駐扎在"四标营盘",即现在的建设新村二馬路。而大馬路,三馬路,四馬路,五馬路至六馬路,则是山岗与农田(菜田)。

六馬路北段(即连接环市路处)则是"四村义庄"(即是四个自然村所共有停放棺材的地方)。四周则是菜田,农田属于:黄华塘(位于旧造币厂对面),华乐村(位于鳥龍岗青菜岗),华乐坊(现花园酒店地盘),青龍坊和淘金坑农民所有。

49年后东较场改建为一个大足球场,与越秀山足球场同领风骚多年。

七十年代以前,烈士陵园是十分庄严肃穆的,没有人大声喧哗,活动也只能只有躲在偏僻角落中练拳练武的武林人士,和尊找尊寻幽静处谈恋爱的青年男女。

而现在倒好,到处鶯歌燕舞,野鸡合唱团,广场舞大妈,到处咋呼鬼叫,还有谁记得还有谁去缅怀长眠在此的先烈?

只有在清明和广州起义纪念日,才有一些学校组织一些学生和官方组织的队伍,入来陵园缅怀祭拜先烈。

先烈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应该加强管理了!

散散心·寻快乐(晨早咖啡下午茶)

一一原创一一

清明节扫墓有感!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人难免。清明节也去了趟陵园,看到园区高中低档墓地,还真有些感想。想人活着,有贫富差别。有的住别墅,有的住洋房,有的住平房。去了陵园,看了各式墓地,也知道了另一个世界,高低贵溅也分的很清楚!一般的几万一位,中档的十几万,高档的百万以上。有的叫家族墓也建的真富丽堂皇,气派非凡。

也见到墓碑上黑色,红色字体分明。黑的是己故去的。红字是健在订下的备用<房﹥。

我想,那个世界也会根据墓的位置,大小,面积,等级去分辩逝者的高低贵溅吧?

看看一位老人快要到另一个世界,也要过三关,真有些怕。一要过医院关。进了医院,化钱如流水。每天收费条几米长,千奇百怪的收费项目,叫人头昏。有个三甲医院,竞给住院老头列出了外阴护理的收费项目。再加上重复收费,住一次医院,足以让你返贫!

一旦人走了,到了火葬场,仅出售的骨灰盒一项,就叫你见识什么叫被<抢劫>啦!貭次又价高的离谱,且只能买它岀售的。临终之时在这里又教你知道垄断是什么意思!

到了第三关,墓地关。你也只能凭财力选邻居啦。有钱的选风水,选位置,可以和公主坟为邻。沒钱的,在普区选个号,也许遇到个好邻居!因为住这的财力都是一般人!有共同语言,方便勾通。

扫墓完了,临走时想,现积蓄真不多,过医院,火化,墓地哪关都难。没办法,死不起呀,还是活着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