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养牛合作社有什么好处 养牛合作社合作模式

养牛合作社有什么好处 养牛合作社合作模式

时间:2023-08-15 23:37:53

相关推荐

养牛合作社有什么好处 养牛合作社合作模式

与陕西铜川耀州区程明种养养殖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舒春良合影。

#松原头条# 决战决胜脱贫攻 发展绒山羊产业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为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位于前七号镇的岭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带动当地及周边乡镇农户发展绒山羊养殖项目,助推农户增收致富。

八十八乡五十九村村民单忠全是合作社最早发展绒山羊养殖项目的农户。去年4月份,他自己投资6万元、辽宁凤城绒山羊绒毛开发有限公司支持投入6万元,共投资12万元购买了50只绒山羊。去年一年,他所养殖的绒山羊共产绒154斤,并以每斤130元价格进行出售,纯收入2万余元。去年共产羊羔50只,目前存栏数100只,按当前市场价格每只可达1500元左右。#扶贫达人在行动#

绒山羊养殖占地面积小、饲养简单,吃草种类比绵羊多60余种,无需放牧,发病率低,羊羔断奶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每只绒山羊年产绒量3-5斤,每斤市场价130-150元,每只绒山羊年产两次羊羔,6-7个月可出栏,每只在80-100斤左右,市场价每斤19元。

合作社的绒山羊养殖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保险公司针对村民绒山羊养殖项目提供了保险服务,辽宁凤城绒山羊绒毛开发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50%的免息资金支持,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松原分公司为村民放低贷款门槛。

不必为奔走几十里路卖绒而发愁,不用因山羊绒卖不上价而一筹莫展,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把山羊绒卖出去,岭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绒山羊销路难、价格低等问题,还带领当地及周边10余户农户一同发展养殖,不断把产业做好、做大,带领当地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

黑龙江地域辽阔,粮食资源丰富,现在很多合作社养殖生猪具有优势,深加工和品牌营销不足,任重道远。

哈尔滨红肠在国内有很高知名度,哈尔滨的肉制品企业和一些院校能够当担起来责任,在老三样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一些新品种,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使我们黑龙江这个优势的资源更好得到发挥。

红四方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记录片

#农民在农村怎样能够挣到钱#

这个话题是个长时间争论不休的话题,有的人认为农民就应该受穷,谁让他们生活在农村。

有的人认为,新农人立志改变命运,乡村振兴是一个新机遇,此时不努力,何时努力?

怎样能够挣到钱?要改变观念,要利用现代农牧业的基础知识来指导种养殖,要利用家庭农场,要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利用种养殖大户的带头人作用,要利用集体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积极投入到种养殖事业当中,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主动有效的担当,激活经济这盘棋,大胆作为。

这样一来不但发展了自己,而且可以挣到相当的收益,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前方的路宽阔而艰难,继续努力,继续向前。

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多元“造血” 壮大村集体“钱袋子”

“顺源合作社扣除经营成本后可为村集体分红6.4万元,为社员分红7168元;旺源合作社扣除经营成本后可为村集体分红42.44万元,为社员分红4.65万元……”11月8日,在阿克苏普乡英巴格村合作社财务工作会议上,村党委书记阿不来提·艾尼玩正在和村“两委”班子总结一年来合作社的收入分红情况。

近年来,尉犁县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举措来抓,立足实际、集聚资源、多点开花,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由弱变强的转变。年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1980余万元,村均突破50.77万元,同比增长40.94%,实现了村集体“有钱办事”,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根基。

推行“产业支撑”模式,实现联享红利。尉犁县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通过集体领办、招商引资、能人带动、入股联营、市场运作等方式,将农村分散资金、产业、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对接尉丰牧业、羌都天保等龙头企业,探索“国投畜牧公司+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行畜牧养殖统一品种、采购、防疫、保险、饲养、销售“六统一”模式,指导村党组织领办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合作社26个,整合产业项目25个、资金1250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387.85万元。

推行“流转增值”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尉犁县各村党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借助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经济体量大、承载力强的优势,流转6000余户43.6万亩零散耕地,构建“党支部+企业+农户”土地流转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破埂、平整,增添4000亩土地,将其作为村级集体经济股本入股,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达665.36万元,实现龙头企业、农民家庭和村级集体经济“三方共赢”。

推行“资产盘活”模式,实现保值增值。尉犁县统筹使用村集体闲置资源,唤醒“沉睡”资产,激发资源资产活力,依法经营和处置农村集体闲置资产,将其作为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渠道,最大限度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针对村集体土地资源较少的村,通过开发经营集体土地,购进采棉机、创办7个农机服务合作社、2个馕加工合作社、1个保洁公司、1个农产品配送中心等服务型经济实体,增加村集体收入242万元。

探索发展新路径,激活振兴新动能。尉犁县坚持“精准施策、量体裁衣、靶向发力”的原则,通过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要素活力,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村集体的“盘子”越来越大,村党组织的号召力越来越强,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

信息来源:县委组织部 陈玉平

农村土地是恢复生产队好还

是流转给种植大户好

农村自改革开放分田到户以来,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拿土地当命根子来种,粮食连年丰收,由却粮变成了有余粮。但随之而来的是粮多价低,很难靠种地致富。虽然国家制定了多项惠民政策,如:国家制定最低保护价,免去农业税,给种粮补贴等等,仍然改变不了种地不如打工的现象。虽着农村深化改革,国家鼓励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合作社以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或者是农村干企业的老板以及城里的有钱人承包了大量的土地。其实真正种地的还是农民,哪些承包土地的老板和城里来的承包者不可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真正干活的还是咱们老农民。说起来他们即能拿着土地承包费,投资是老板的(大部分投资是银行贷款),还能在家门口给老板打工种地争钱,挺合适的。但细想来,其实不然,地是自己的,还是自种,却被别人拿走了一部分收入。据说一城市老板在农村老家流转1500亩土地,以土地作抵押,从银行贷了部分款,聘了一个当地的种地能手给他管理,需要浇水打药的时候,就带着几个本村的人浇浇水,打打药。除管理人员一人,其它都临时顾工,花不了几个钱。据说他只去年就净赚了100万。

现在我们再预想一下农村恢复集体组织生产队模式,相比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或者是老板们有什么优势和好处呢?根据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和好处:

一、现在的农村大部分人都在外面打工,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好无组织可言。这也是农民工的工资低,讨薪难和没有劳动保障的主要原因。如果恢复集体组织,再选出一个有能力,能为大家服务的带头人,经过培训,成立一个建筑施工队,或者按照需求有组织的培训特需人才。这样有组织,有纪律的输出我们的劳动力,签定劳务合同。企业原意用,工资及时,劳动有保障。

二、如果恢复集体生产队模式,对组织内的劳动力就能统筹按排,根据季节农事农情适时适事的按排农活。这样外面打工的不必挂念家里的庄稼啥时候种和啥时候收的问题,工作按心,安全有保障。对企业对个人对家庭都有利。

三、如果恢复集体生产队模式,就能集中办大事,就能争取到政府更多的惠农惠民政策,也能以集体的名义向银行审请贷款,修建农业基础设施和购买农机,即能确保土地高产稳产,又能降低机收机播的费用,增加集体收入。

四、如果恢复集体生产队模式,就能规模种植,集约生产甚至进行深加工,即能使农产品增值,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五、恢复集体组织有力于农村的病残人员和困难户的照顾,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她)们即能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又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感和老少爷们的情宜。

最后,和以前大集体一样,秋后算账,年底决算,招开全体社员大会,总结过去,商讨未来,分红过年。

定边县沙渠现代生态农业合作社于成立以来,以建设“乡村振兴样板间,集体经济实验田,三产融合小车间,乡村旅游集成板”为初心和目标,短短四年多,已初具规模,已建成三园两厂(场)一馆一中心。

三园是,荞面食品文化园、孔雀生态采摘园、生态垂钓游乐园;两厂(场)是,苦荞食品加工厂、湖羊养殖场;一馆是,农耕文化展馆;一中心是,中医药康养中心。注册两个商标:老沙汉子、沙渠子。

被陕西省农办授予:陕西省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被榆林市人民政府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被中共定边县委、定边县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工作先进村。#乡村振兴#

【镇雄县科协干部走基层办实事开展“双提升”专项行动】

4月29日,镇雄县科协积极响应全县“万名干部走基层 ·精准服务促发展”的号召,把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工作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积极作为,主动下沉来到场坝镇麻园村陈焕青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职能职责全面梳理群众关心的惠农惠民政策,扎实开展联户联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

在合作社果园里,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种植基地的规模、效益和发展计划。县科协领导还认真调研了解合作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安排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加强与果农的沟通交流,力求在科技服务上与农技协无缝衔接,在产业扶持上力争项目化生态化市场化跟进,同时指导当地群众抓好疫情防控,搞好环境卫生,助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果农增产增收。

县科协党支部书记王玲表示,“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百姓身边事。”科协将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力量,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竭力用心联系服务基层人民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好政策宣传、科技服务、产业扶持等常规工作,充分发挥“小网格、大服务”作用,凝聚合力,提振信心,让“走基层·办实事”活动高效推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镇雄县科协供稿)网页链接 #每日科普资讯# #云南#

【农村党校成乡村党史学教主阵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针对部分农村党员从未接受过党校教育的情况,在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成立了全县首个农村党校,并充分发挥农村党校在建党百年党史学教中的“前哨”和基础作用,让农村党校成了乡村党史学教的主课堂,成培养新型农民的主阵地,也为实现农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常态化提供了新途径、新探索、新平台。

下川口村是一个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村落,从年仅16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的桑承禄,到年仅23岁牺牲在国外维和战场上的张宏发,一个又一个英雄模范就是一本又一本无声的“教科书”。4月,马场垣乡依托下川口村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展变化等展图和史料,建成了一处占地600平方米的“青海第一村下川口村史馆”。

党史学习教育开始后,下川口村依托本村的红色资源,在民和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资金和中央财政扶持资金370万元,通过改造、翻新修建了村史馆、综合教室等基础设施。如今,已经揭牌的下川口村党支部党校可容纳70人学习。

为了丰富学习内容,马场垣乡按照将其打造成集党史学习、党员教育、农技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为一体的农村党校的思路,充分结合周边的金星村反季节果蔬种植技术实训基地、隆治乡桥头村种养殖合作社、下川口村下东川高效农业露天蔬菜种植基地等,制定了一条涵盖周边特色产业,能反映乡村巨变的现场学习实践路线。

如今,马场垣乡的现场学习实践路线和下川口村的农村党校成为基层党员群众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研究所。通过现场学习实践,不断提升乡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自信,增强担当精神,激发乡村干部的实干潜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