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中的兴指的是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中的兴指的是

时间:2018-06-15 02:08:39

相关推荐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中的兴指的是

“诗经六义”中的风、雅、颂,赋、比、兴是什么意思?今天一次性说清楚了~

风、雅、颂是指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指诗篇的表现手法。

[微风]风

在古人看来,“风”是沟通天地和人的一个重要媒介,用于向上天、统治者传达百姓的心声,大多是用于表达民情,例如恋爱、婚姻、工作、家庭等情感。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古人的心态和品质等,是民间生活的万花筒。

比如说,《周南·关雎》里的这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初春到了,呱呱叫的水鸟在沙洲上捕鱼,天时在变,万物生长,少男少女们的情思也开始萌芽了,音容雅致的少女与谦恭得体的君子也在适应时令,完成婚配。整个初春弥漫的是幸福的味道。

[微风]雅

“雅”有“标准”的意思,它被称为“王朝的音乐”,主要表现王朝政治的一些大活动。比如说万民耕种、祭祀祖宗、歌唱宴饮等等。

比如说,《小雅·采薇》里的这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年我走的时候,家里春光明媚,杨柳依依不舍地向我招手道别。后来我出去打仗了,几年后回来看到的却是漫天大雪。这种说不定道不明的思绪相互交织,让人感慨万千。

[微风]颂

“颂”是用来祭祀神灵、歌颂对百姓有大贡献、有德行、有功绩的先公、先王,弘扬他们的价值。

就像《周颂·噫嘻》里的这句:“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春耕时节,周王带领着上万农夫在在平坦的原野上卖力地耕种、劳作,一副春景图,徐徐展开。

[微风]赋

“赋”是铺叙,有话直说。比如说,《周南·葛覃》里的这句:“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葛藤曲曲折折、婀娜地蔓延到辽阔的山谷之中,就像女孩子长大了会找到自己的归宿一样。

[微风]比

“比”是打比喻。比如说,《邶风·柏舟》里的这句:“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我的心不是镜子,什么都可以照,表明我是有原则的,不是随随便便的人。

[微风]兴

“兴”是起头的意思。比如说,《周南·关雎》里的这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两句通过鱼鸟捕鱼的场景给整首诗起了个完美的开篇,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画面美不胜收。

了解了“诗经六义”,再来品读《诗经》里的经典名篇,你会真正体会到,这些文字间潜藏的情怀和美好~

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曾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性灵,《诗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是这样的性格和精神,引领我们千回百转走到今天。”

《诗经》到底美在哪里?它在我们的血脉中种下了什么?如何才能掸去上面的灰尘,在经典中读懂自己,找到生活的来路?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在这些朗朗上口的经典名篇中,细细体会~

—— 《讲给大家的诗经》阅读笔记

好书推荐:《讲给大家的诗经》,一部两套,里面包含了难字注音、逐句串讲、通透解析,是一本阅读起来非常轻松的入门书。这套书是李山教授讲座的整理合集,受到很多青少年和想提升文化修养的家长们的青睐,喜欢的朋友可以在闲暇的午后,泡杯清茶,翻阅看看 | ☕~

书籍详情 ↓↓↓

讲给大家的诗经·2册

影响深远的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就内容而言,后三者则为艺术表现手法。

内容上,“风雅颂”具有关注社会现实、批判和反抗意识、表达真挚的感情等亮点,后被概括为 “风雅”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表现手法上,赋,指直接敷陈其事;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兴,指先言说他物,进而引出所咏之物,即要在吟咏之前先作铺垫,此外又有象征、烘托等意义。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为后世诗歌艺术创作奠定了基本法则。

今日提问:《经典常谈》诗经

1、最初的诗是什么?

2、儒家提出的"诗言志"是什么意思?

3、"六义"分别是什么?

尚书的内容有补充

阅读计划④的答案:

1、"尚","上"也;"书"是记录的意思。

2、《今文尚书》是指伏生藏的古版《尚书》,而他的学生则是用当时的隶书抄录流布的。

《古文尚书》是指孔安国整理的,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找到的《书》,比通行本还多出十六篇。

3、第一本伪作是张霸写,第二本是王肃写的,成了唐高宗时的考试必用本。

看完书再看答案噢

我国古典诗词,大抵自“诗经六义”而来。其题材大类,不出风、雅、颂;其主要技术,无非赋、比、兴。然此之六义,月华叠霰,幻化无穷,致古典名篇底层虽似,读来却毫不觉得雷同。——以下,仅借几篇人尽皆知的诗词,对此“六大根本法”稍做一探看。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即“风”类,言人之常情;“疑是地上霜”兼用比、兴技术。而“云想衣裳花想容”则似“雅”,叙典型场景中的特出之人,比、兴都用了(也有观点认为不是李白写的)。“颂”诗相对少,且好的不太多,类似大型史诗,如白居易《长恨歌》。

至于“赋”的技术,既简单也最难。简单在于,它就是“展开说说”;而万难之处是,展开易但说得好了不易。最好的赋法还应见于先秦诗歌,如《诗经•小雅》里的《甫田》,“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后世之赋,或少“千斯仓,万斯箱”的气概,或少“如茨如梁”的真挚。先秦诗人不是书斋里的诗人,活过,见过,真的与笔下人物共过悲喜。沿着这条道理,便不难理解为何《琵琶行》的赋法独绝唐宋。“江州司马”人在其中,情在深处,这才更显白氏的善写。

总体上,诗曲词直。词多采用比、赋,而题材多向风类;诗多兴法,侧着写,躲着写,最好造一意境即止,而不必着墨于具体人、事。柳永便是词笔直写的典型,“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径直不避,类赋法;而题材多乃市井勾栏事。

#诗词# #唐诗# #宋词#

【古代官制等中的“六”】在古代官制中,有六部、六省、六院、六司、六科给事中,其职能多以六典、六傅、六卿、六职、六行、六艺、六军、六器、六察称之。在文化教育内容中,有六经(五经加乐经)、六乐、六书(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六种汉字造字法)、六义(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六艺(六经和古代六项教育内容:五礼、六乐、五射、六书、五御、九数)、六体(书法的六种书体)。音乐有六律、六幺、六英、六茎、六舞(六乐)。绘画美术篆刻,有六远、六彩、六多、六长(画指粗鲁求笔、僻涩求才、细巧求力、狂怪求理、无墨求染、平画求长,篆刻指粗鲁中求秀丽、小品中求力量、填白中求行款、柔弱中求气魄、古怪中求道理、苍劲中求润泽)、六要(画指气、韵、思、景、笔、墨,篆刻指有书卷气、古拙飞动、奇正合生、不逾古法、骨内停匀、分行布白)、六法(画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形、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篆刻指气韵生动、刀法古劲、布置停匀、篆法大雅、笔与刀合、不落俗套)、六面印等。戏曲艺术有六幺、六旦(贴旦)、六分脸(京剧脸谱)、六场(演奏乐器胡琴、月琴、南弦子、单皮鼓、大锣、小锣)、六场通透(兼擅表演和音乐的多面手)。词牌有六丑、六幺令、六州歌头;诗歌有六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诗经》的《六月》和《六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六一诗话、六一词、六字歌(即《生日歌》);文学作品有《浮生六记》《六十年变迁》《六才子书》《六子全书》《六书故》《六艺论》《六韬》《六离门》《六朝赋》等。

说说诗经的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能体现一国教化风尚的称之为风,如《关雎》、《麟趾》,代表了王者之风,而《鹊巢》、《驺虞》,体现了诸侯之风。

所以由上而下教化育民,就比如风吹草动,政策如春则和风细雨,催生万物,政策如秋则秋风凛冽肃杀,万物气凛。所以无论是做君主持大局,还是做下属具体办事的人,都不能轻视好的德行和风气的养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娱乐至死的饭圈文化,泛滥到今天这个地步,终于遭遇政策上的狠手,一大批娱乐明星彻底凉凉。

给人的警示语是:挣钱的同时,一定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好好修德才是王道。

我们表现要表达的文化内容和感情所用载体被称之为赋,比如《长门赋》、《秋声赋》。”

什么是比?就是用自然的外象为依托,来表达想要歌颂的人和事。

先用表象于前烘托一下气氛,然后引出所歌颂的人或事,《关雎》里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往下才得以引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的内容,可以端正四方之风的谓之雅。因为正有小有大,所以有《小雅》和《大雅》之分。

歌颂和赞扬之称为颂。多用于古代祭祀时用的舞曲,这些配上音乐的歌词,多收集在《诗经》里面,像“周颂”、“鲁颂”和“商颂”等。

@非小鱼 文艺的繁荣和复兴之路,必须建立在继承优良的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弘扬光荣传统和正能量。对于资本逐利的饭圈怪像,早就该好好治理了。

小鲜肉和顶流带不来科技的进步,娱乐至死的怪像也毁了我们的下一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必须要重塑了。

国家舆论导向很重要,个人正三观也很重要。

风雅颂与赋比兴

提到《诗经》,古代有所谓的“六义”。“六义”又可

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风雅颂”,一类是“赋比兴”。可

是,说来说去,它们六个到底都是啥东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风雅颂”,就是三类诗歌形式。“风”,是指不同地

区的地方音乐,就像现在的民歌一样。《诗经》中《风》指的是《国风》,也就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个国家的民歌,一共 160 篇。《国风》的内容十分丰富,歌颂爱情、描写苦旅、思念亲人……我们最熟悉的《关雎》就是《国风》中《周南》的第一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其中人人都知道的句子。

“雅”,是周王朝直接管辖地区的音乐,相当于都城

的音乐,多用于宫廷饮宴或朝会。《诗经》中的这部分有105 篇,其中《大雅》31 篇、《小雅》74 篇。那么,《大雅》和《小雅》有啥区别?有没有《中雅》呢?南宋大学者朱熹就说了:“正《小雅》燕享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也。”就是说,《小雅》是举办宴会时間约压脚。《大雅》则是朝会时用的乐曲。

“颂”,是宗庙祭祀的音乐与舞曲歌词,内容大都是

赞美神灵、歌颂祖先功业。所以,比“风”“雅”,“颂”

就显得较为空泛玄妙,简单来说,就是听不太懂。《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分别是 31 篇、4 篇、5篇,一共 40 篇。在这部分内容中,也有我们很熟悉的句子,比如《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赋比兴”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一

直影响着历代诗歌创作。朱熹也对“赋比兴”进行了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描写。《诗经》中有不少诗歌用了“赋”的手法,比如《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说一个男孩子去见他喜欢的人,等了好久那个人都没有来;男孩子等得心急,又是挠头又是踱步,这就是具体的描写。朱熹还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我们常说的比喻。比如《硕人》中形容一个女孩子,就说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就像柔软而白嫩的茅草芽儿,皮肤就像凝住的油脂。哇,这么美,要是在现在,绝对是大明星啊。朱熹还说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也就是说,“兴”就是指写诗的时候不好好写要写的东西,反而先写别的事物,绕一个大圈子再转回来写自己本来要写的事物。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关雎》,本来是写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却偏偏要在开头写一种“关关”地叫着的名叫雎鸠的鸟儿,然后才开始写这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心情。

乐死人的文学史全八册

西晋赋源“六义”说直接影响了南朝刘勰(465年?-5?)的赋源考论,“《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提出,文体赋起源于诗“六义”之“赋”,与左思、挚虞的观点一致,而“铺采摛文”是对赋源“六义”说的。

《毛诗大序》把“赋”“比”“兴”当作《诗经》的表现手法,“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赋”和《诗》之间的关系密切。但刘勰所引的“不歌而颂”,认为是刘向之言,他谈赋体文学对“诗”的继承性,着眼于“六义”之赋的手法特征与赋体文学的基本特征都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六义”之赋通过铺排描摹物象以表达情志,赋体的文体特征也正是如此。刘勰虽然认为“诗源六义”,但与左思、挚虞的想要表达的重点不同。

左思看重“诗”采风的功能,需要记载大量风物,而赋源于“诗”六义,则为吻合他创作《三都赋》的外在政治原因和个人“三不朽”追求。挚虞看到了赋的情志表达与“诗”的“礼义”存在关系,“情之发,因辞以形之礼义之旨,须事以明之故有赋焉,所以假象尽辞,敷陈其志”,他的观点胜在强调赋也表达“情志”。

刘勰“体物写志”——“写志”吸收了挚虞的观点,“体物”则是继承陆机的观念。刘勰奠定的赋起源论,使到后世赋论都没有脱离开他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元代祝尧在《古赋辨体》中,认为赋具有铺陈的特征,且赋讽刺的用意、六义“比”“兴”的涵义并没有完全消失。

到了清代,王芑孙在他的赋论著作《读赋卮言》直接认定“赋义兼比兴”。关于赋体文学与六义“比”“兴”的联系,“引申触类”法与“比”“兴”所呈现的效果相当,傅咸的赋作与赋论就是具体代表。

虽然西晋赋起源论中没有提及六义之“赋”与六义之“比”“兴”的密切联系,但实际上在创作上,比兴之法已深涉赋体文学。无论是赋的起源还是赋的创作,都离不开《诗经》对赋体文学的影响。

汉至西晋,赋家创作从追求丽靡音色,到转变为注重辞句的声韵结合。二陆对赋用韵有明确的批评意识后,晋代赋风渐变,“音韵之学日趋发达,及六朝声律学运动兴起,为文即讲究平仄之协调,及音律之谐美”。

东晋孙绰(3-371年)在创作了《天台山赋》后,自认为“掷地作金石声”,他朋友范荣期评价“恐此金石非中宫商”。二句评价即包含两层意味:一来孙绰对音韵的注重以及技巧使用的能力,已然高于前代,可作“金石声”;二来这种新的音韵技法,不同于过去五声的搭配使用,是全新的声与韵结合方法。

南朝刘勰更为直观地提出韵方法论,细化至调,实现声、韵、调三者的和谐统一。“改韵从调,所以节文辞气”,换韵换调,是为了调节文章辞句的语气,这样读文也不会枯燥。在《文心雕龙》的《章句》篇里,他评论了相关赋家的用韵,认为西汉贾谊和枚乘的两韵一辄,变韵太快太短,略显急躁仓促,而西汉刘秀和东汉桓谭能够百句全篇不换韵,读起来费舌。

刘勰也不同意曹操的用韵和陆云的“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而是主张中和过长过短的换韵。《章句》整篇都在讲述构句成章,既要句与句之间松弛有度,又要合理运用虚词。而《情采》篇提出作文的三种:“形文”“声文”和“情文”,由表及里。

“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分别从辞藻、音律和情感三个层面来论述。在他看来,情感是创作的终极动力,并以情感统筹文辞。刘勰的音韵论、文采论、情志观环环相扣,不断完善赋学创作思想。

赋“丽”传统悠久,后世文论家们对“丽”的看法也各有不同。东晋葛洪(283年-363年)肯定西晋辞“丽”多饰的风格,认为这种风格追求属于“理自然”,“且夫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雕饰,时移世改,理自然也”,时代变化,文学风格自然也会发生变化,这符合事物运转的规律。

葛洪从辞采“丽”的角度,给予陆机高评价,“弘丽妍赡,英瑞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同时他也认识到,丽辞需要内容饱和,不然会落入空洞无言的窠臼。

谢灵运《山居赋序》引用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提出了“文体宜兼,以成其美”的审美风格,诗赋两种文体兼合一起,能更“美”更好,“文体宜兼”实现“诗人之赋”、“丽以则”的最终水准。扬雄观点背后目的是强调赋的劝讽功能,而谢灵运引用此话,是为了沿展自己的赋审美创作论。他所要记载的不是京都大赋的宫观游猎,而是“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

赋要“求丽”,却自谦此作求丽而显不足。“去饰取素”,希望读者放弃将他跟张衡、左思这类大赋作家的壮阔辞句的写作标准来对比。体悟自然之美、文辞“去饰取素”的“丽”,不求物象的繁盛,不拘泥于文辞富丽,而立意在“性情”之中。谢灵运之“丽”说,明显不同于左思、皇甫谧、陆机等赋家的繁辞为美,而更接近陆云的曾指出的“清省”,以精简、朴素为旨趣。

#什么书值得一辈子反复读# 《诗经》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故事的丰富,词句的意蕴似乎给每位读者打开了一个通往古代民间与宫廷的隧道。

读书笔记——有关《诗经》

说起诗歌,我们都觉得是一种非常高雅的文艺,但是其实也不都是,有的诗歌其实就像是干活时候的口号,类似于:呼儿嘿呦!加油干呀!

比如这首先秦时期的《弹歌》,据说是中国第一首诗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的古字)。

整首诗就短短八个字,表达的就是原始社会打猎的事:砍竹子,把竹子接上做成弓,把泥弹打出去,追捕猎物。

西周时期,周公设置了最有文化品位的官位叫采诗官,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和民间疾苦。(采诗官要巡游各地,这个官可真不错,工作就是旅游听歌记歌词。)

后来,孔子把这些歌谣整理出来,编成了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成书于春秋中期,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祀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植物等等方面,可以说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诗经》共有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风,雅,颂。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下面就详细掰扯掰扯:

风——又称为“国风”,就是各地的民歌。

共有160篇,常见篇目:《关雎》、《桃夭》、《君子偕老》、《硕鼠》、《鸿雁》、《七月》等。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多用于宫廷宴会或者朝会。也就是贵族音乐。

分为《小雅》和《大雅》。《大雅》为歌功颂德之声,《小雅》为讽刺之声。

其中《大雅》有31篇,《小雅》有74篇。常见篇目:《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个属于《小雅》,后两个属于《大雅》。

颂——指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时用的曲子。

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篇,4篇,5篇。常见篇目:《我将》、《有客》、《玄鸟》......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打比方,明喻和暗喻均属于此类。如《魏风.硕鼠》和《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

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就是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用雎鸠在河中叫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又称为诗经六义。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