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万佛湖一日游 万佛湖一日游攻略住哪好

万佛湖一日游 万佛湖一日游攻略住哪好

时间:2023-05-02 19:28:44

相关推荐

万佛湖一日游 万佛湖一日游攻略住哪好

舒城万佛山户外攻略[偷笑][奥特曼]

①:门票45,索道上下100,景区内农家乐100多。

②:山上没有住宿,想看日出日落两种方法:

1.自带帐篷,可以在索道站搭帐篷,比较宽敞可以遮风挡雨,上厕所充电方便,但离山顶还要走30来分钟。

2.住山脚,凌晨上山,大概3个小时到山顶。

③:常规游玩方式是,山下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山上,慢悠悠的闲逛下来大概6小时左右。

④:合肥开车过去两个多小时,和万佛湖不在一个地方。

#安徽# 短暂的周边游结束了,此行玩得最愉快的一天是岳西青云峡,吃住最好的一天却是在歪打正着的舒城。小小的舒城县隶属于六安市,距离合肥也就一个小时路程,它是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之一,全国十三家梁祝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渊源深厚。

虽然是合肥近郊,但从来没有去过县城,只听说过舒城小兰花茶叶不错,也知道万佛湖万佛山旅游资源不错,这回来到县城这里仿佛却是机缘巧合。有人说,所有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命里该遇到的,那么舒城对我们来说,应该也是了。

好印象不过是吃住逛。

吃:宾馆附近有家很大店面的徽菜馆看点评口碑不错,实地造访发现店面装修古朴大气,布局合理,徽派特色显著,于是果断买个套餐又加了两菜,味道真心不错。亮点是他家还有个免费区,可以自取的米饭和两种自家腌制的小菜,特别符合我的口味。

住:选了一家4A宾馆,主副楼横跨南北,环境怡人,内设细致入微,自助早餐品种丰富,服务周到。关键是客房活动价格不贵,网上订还有优惠,性价比很高,入住体验真心不错。

逛:宾馆附近就有一条商业街,店铺林立,贯穿南北,基本没有空置店面,还挺繁华。不远处还有万达广场,上个月才营业,综合体可谓面面俱到自不必细说。我还惊讶,小小的县城何以能招商万达,华润这样的大财团入驻,真还不容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舒城算是我们这回出游意外之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以后我们准备还会来造访的。

#国庆旅游# 昨天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吃了早点,步行几分钟到天堂寨游客中心购票。提前预约的时段,其实售票员根本不看。宣传中说这是5A级景区,以瀑布著称。原计划上下都坐缆车,但客栈老板说那样什么景都看不到了,俗话说好上难下,建议坐景交车进山后,步行登山,下山时坐缆车。遂依其言。登山时果然体会到天堂寨几个瀑布只有步行才能近前领略其景色。越往上爬草密树茂,景色单调。到金寨县和湖北罗田两个天堂寨景区交汇点时,基本上已到景区高处,因为再往上的迎客松等峰顶景点因下雨毁路而临时关闭。湖北和安徽的天堂寨可以只买一家门票游览两个景区,这是此行的最大惊喜。但游客大多通过吴楚关进入湖北景区走百十米又返回来,因为听保安说要转完得一整天,人体力吃不消。这几年大的瀑布如长白山,黄果树,庐山的,小的如西安太平森林公园,鲸鱼沟都亲到过。作为5A级景区的天堂寨瀑布,其规模还没有到让人惊呼的地步。但如果带着一份传统教育的大别山情怀,千里迢迢游天堂寨,就啥都别说了。

坐缆车下山到客栈停车的地方不到下午两点。下站想去舒城县游万佛湖,只有走346国道130多公里最近。先是七十多公里山路,那真叫险,一弯接一弯,速度快不了。好不易到了平地,才发现去舒城县城路过万佛湖,但已在县城付费订了旅店,只好多跑几十公里,总共走了三个多小时。

舒城县不小。我们去县城中心吃饭,发现汽车站附近人行道卫生不咋滴,路面坑凹不平,还没有路灯。不过新开业的万达广场这家江南菜馆生意很好,排了半小时队,网上买的双人套餐90元真实惠,味道也独特,两人吃到撑。#西安头条# #六安爆料#

湖可以卖票//@单之蔷:#转发抽奖# 没想到中国这么多水库改名叫湖,大家说说湖与水库有啥区别? 昨天我发了一条水库改名叫湖的微头条,大家的反应非常热烈,提到了许多案例……我把评论区提到的一些水库整理了一下,做了个表格。还有什么水库是表格里没提到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供线索,并参加湖与水库的区别的讨论。 下面我提出一个话题:湖与水库的区别。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提出你的想法。我先抛砖引玉。 首先,湖和水库在水的循环方式上不一样。有的湖有出口有入口;有的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靠蒸发来平衡水量,这样的湖一般会演变为咸水湖或盐湖,比如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色林错及茶卡。水库的水一定是有进有出的,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咸水湖。如果把湖与水库混作一谈,问题就太多了。比如,我在书中看到有文字写一个水库,我肯定不会想它是咸水湖。但你要是告诉我这是一个湖,并且位于中国西部,我马上就会意识到它可能是咸水湖或者盐湖。 水库和湖混用起来,对语言的纯洁性也很有影响。语言的纯洁性是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如果看到的是湖名,实际上是个水库,就会造成混乱。从逻辑上讲,A就只能等于A,不能等于B。建水库的时候,县志、地方志都会管它叫水库,但后来水库改名成湖了,人们再读到文献的时候就会很迷惑。同一个东西,却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符号来指称它,子孙后代阅读历史文献的时候会更茫然。将来人们建语料库的时候,这些都是被污染的数据。 还有一点是湖的湖名和水库的库名含有的信息量不一样。水库的名字往往含有地点的信息,比如丹江口水库,就在丹江汇入汉江的地方,有位置信息,有河流信息。建水库的时候人们一般就会用当地的地名做水库的名字,不会挖空心思去想一些好听的名字。把水库的名字改成湖以后,就完全没有地点、位置和所处河流的信息了,变成很虚无缥缈的,有时候仅仅是有点美感的名字……你在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得不到任何的地理知识。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损失。例如仙女湖、万佛湖……之前的水库名字有很实际的意义,改成某某湖这样的虚名后除了对旅游业有好处,其它就谈不了了。 湖和水库的危险程度也不一样。一个城市在湖边,没有溃坝的风险。但位于水库下游的城市可能有危险。曾经意大利有一个水库,山体滑坡导致水库的水外溢,这些水顺着河谷变成一场大洪水,淹死了好几百人。河南驻马店地区也发生过水库溃决淹死很多人的事情。 湖和水库消亡的原因也不一样。一般我们过去的理解是水库中的泥沙越来越多,最后把水库填死。黄万里当年极力反对建设三峡大坝,他的理由就是三峡大坝最后会被卵石填满。他的经验是四川的河流中,在水的冲击下,卵石都是移动的。他有个同事在测量河流的时候不幸淹死了,当时他很惊讶,因为水也不是很深,刚没膝盖。后来他去了才明白,里面的石头是动的,人站不住,会倒在水里。我们看到这样的经验,会觉得水库的消亡是被泥沙淤满。过去我也认为黄先生说得有道理。 但实际不是这样的。我去过鸭绿江上的一个水库:水丰水库,特别大,是日本人建的,都七十多年了,可能是中国建设得最早的大型多功能水库。要是说水库最后被淤死,那么这个水库肯定首当其冲,但奇怪的是,这个水库淤得并不严重。这让我有些迷惑。后来我看清华大学钱宁先生的《河床演变学》和《泥沙运动力学》,其中提到水库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我们过去都忽视了。很多水库从库尾开始淤积,泥沙到这里最先停留,就越来越多。洪水期堆积的泥沙和砾石,枯水期会露出来。这时候这些泥沙上面就生长出一些滨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比如芦苇。这些植物生长起来之后,也加固了这些泥沙。后来的泥沙基本就在这里堆积,或向上游发展,这样水库里的泥沙就比较少,比过去想象的沉积速度要慢多了,所以有些水库的寿命甚至都超过一些天然湖泊。 湖跟水库消亡的过程不一样,湖的消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泥沙,而是植物。滨水植物、挺水植物,还有水中的植物,比如湖中的睡莲,这些植物腐烂后沉落湖底,湖慢慢就淤积死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湖和水库都有这么大差别。 最后想来想去,把水库的名字改成湖名也有好处。我想倘若发生战争,要是水库还叫水库,敌方肯定就想怎么对准大坝最薄弱的地方打,使其溃决,淹没对方的城市和百姓。但如果水库改叫湖,敌人真的相信了这些水库是湖,就不会想去轰炸了。这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有好处的。 这是开玩笑啦,是湖还是水库卫星看得很清楚。昨天我就借助卫星遥感,搞清楚了一个名叫西湖的湖其实是水库。是哪个地方的我就不说了。 下面是:中国水库“库名”改“湖名”一览表(部分,待完善)。【关注+转发】,11月11日抽取5人,每人送出我的书《中国景色》一本。@头条抽奖平台 抽奖详情

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 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

#转发抽奖# 没想到中国这么多水库改名叫湖,大家说说湖与水库有啥区别? 昨天我发了一条水库改名叫湖的微头条,大家的反应非常热烈,提到了许多案例……我把评论区提到的一些水库整理了一下,做了个表格。还有什么水库是表格里没提到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供线索,并参加湖与水库的区别的讨论。 下面我提出一个话题:湖与水库的区别。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提出你的想法。我先抛砖引玉。 首先,湖和水库在水的循环方式上不一样。有的湖有出口有入口;有的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靠蒸发来平衡水量,这样的湖一般会演变为咸水湖或盐湖,比如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色林错及茶卡。水库的水一定是有进有出的,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咸水湖。如果把湖与水库混作一谈,问题就太多了。比如,我在书中看到有文字写一个水库,我肯定不会想它是咸水湖。但你要是告诉我这是一个湖,并且位于中国西部,我马上就会意识到它可能是咸水湖或者盐湖。 水库和湖混用起来,对语言的纯洁性也很有影响。语言的纯洁性是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如果看到的是湖名,实际上是个水库,就会造成混乱。从逻辑上讲,A就只能等于A,不能等于B。建水库的时候,县志、地方志都会管它叫水库,但后来水库改名成湖了,人们再读到文献的时候就会很迷惑。同一个东西,却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符号来指称它,子孙后代阅读历史文献的时候会更茫然。将来人们建语料库的时候,这些都是被污染的数据。 还有一点是湖的湖名和水库的库名含有的信息量不一样。水库的名字往往含有地点的信息,比如丹江口水库,就在丹江汇入汉江的地方,有位置信息,有河流信息。建水库的时候人们一般就会用当地的地名做水库的名字,不会挖空心思去想一些好听的名字。把水库的名字改成湖以后,就完全没有地点、位置和所处河流的信息了,变成很虚无缥缈的,有时候仅仅是有点美感的名字……你在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得不到任何的地理知识。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损失。例如仙女湖、万佛湖……之前的水库名字有很实际的意义,改成某某湖这样的虚名后除了对旅游业有好处,其它就谈不了了。 湖和水库的危险程度也不一样。一个城市在湖边,没有溃坝的风险。但位于水库下游的城市可能有危险。曾经意大利有一个水库,山体滑坡导致水库的水外溢,这些水顺着河谷变成一场大洪水,淹死了好几百人。河南驻马店地区也发生过水库溃决淹死很多人的事情。 湖和水库消亡的原因也不一样。一般我们过去的理解是水库中的泥沙越来越多,最后把水库填死。黄万里当年极力反对建设三峡大坝,他的理由就是三峡大坝最后会被卵石填满。他的经验是四川的河流中,在水的冲击下,卵石都是移动的。他有个同事在测量河流的时候不幸淹死了,当时他很惊讶,因为水也不是很深,刚没膝盖。后来他去了才明白,里面的石头是动的,人站不住,会倒在水里。我们看到这样的经验,会觉得水库的消亡是被泥沙淤满。过去我也认为黄先生说得有道理。 但实际不是这样的。我去过鸭绿江上的一个水库:水丰水库,特别大,是日本人建的,都七十多年了,可能是中国建设得最早的大型多功能水库。要是说水库最后被淤死,那么这个水库肯定首当其冲,但奇怪的是,这个水库淤得并不严重。这让我有些迷惑。后来我看清华大学钱宁先生的《河床演变学》和《泥沙运动力学》,其中提到水库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我们过去都忽视了。很多水库从库尾开始淤积,泥沙到这里最先停留,就越来越多。洪水期堆积的泥沙和砾石,枯水期会露出来。这时候这些泥沙上面就生长出一些滨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比如芦苇。这些植物生长起来之后,也加固了这些泥沙。后来的泥沙基本就在这里堆积,或向上游发展,这样水库里的泥沙就比较少,比过去想象的沉积速度要慢多了,所以有些水库的寿命甚至都超过一些天然湖泊。 湖跟水库消亡的过程不一样,湖的消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泥沙,而是植物。滨水植物、挺水植物,还有水中的植物,比如湖中的睡莲,这些植物腐烂后沉落湖底,湖慢慢就淤积死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湖和水库都有这么大差别。 最后想来想去,把水库的名字改成湖名也有好处。我想倘若发生战争,要是水库还叫水库,敌方肯定就想怎么对准大坝最薄弱的地方打,使其溃决,淹没对方的城市和百姓。但如果水库改叫湖,敌人真的相信了这些水库是湖,就不会想去轰炸了。这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有好处的。 这是开玩笑啦,是湖还是水库卫星看得很清楚。昨天我就借助卫星遥感,搞清楚了一个名叫西湖的湖其实是水库。是哪个地方的我就不说了。 下面是:中国水库“库名”改“湖名”一览表(部分,待完善)。【关注+转发】,11月11日抽取5人,每人送出我的书《中国景色》一本。@头条抽奖平台 抽奖详情

转发支持了//@单之蔷:#转发抽奖# 没想到中国这么多水库改名叫湖,大家说说湖与水库有啥区别? 昨天我发了一条水库改名叫湖的微头条,大家的反应非常热烈,提到了许多案例……我把评论区提到的一些水库整理了一下,做了个表格。还有什么水库是表格里没提到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供线索,并参加湖与水库的区别的讨论。 下面我提出一个话题:湖与水库的区别。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提出你的想法。我先抛砖引玉。 首先,湖和水库在水的循环方式上不一样。有的湖有出口有入口;有的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靠蒸发来平衡水量,这样的湖一般会演变为咸水湖或盐湖,比如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色林错及茶卡。水库的水一定是有进有出的,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咸水湖。如果把湖与水库混作一谈,问题就太多了。比如,我在书中看到有文字写一个水库,我肯定不会想它是咸水湖。但你要是告诉我这是一个湖,并且位于中国西部,我马上就会意识到它可能是咸水湖或者盐湖。 水库和湖混用起来,对语言的纯洁性也很有影响。语言的纯洁性是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如果看到的是湖名,实际上是个水库,就会造成混乱。从逻辑上讲,A就只能等于A,不能等于B。建水库的时候,县志、地方志都会管它叫水库,但后来水库改名成湖了,人们再读到文献的时候就会很迷惑。同一个东西,却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符号来指称它,子孙后代阅读历史文献的时候会更茫然。将来人们建语料库的时候,这些都是被污染的数据。 还有一点是湖的湖名和水库的库名含有的信息量不一样。水库的名字往往含有地点的信息,比如丹江口水库,就在丹江汇入汉江的地方,有位置信息,有河流信息。建水库的时候人们一般就会用当地的地名做水库的名字,不会挖空心思去想一些好听的名字。把水库的名字改成湖以后,就完全没有地点、位置和所处河流的信息了,变成很虚无缥缈的,有时候仅仅是有点美感的名字……你在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得不到任何的地理知识。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损失。例如仙女湖、万佛湖……之前的水库名字有很实际的意义,改成某某湖这样的虚名后除了对旅游业有好处,其它就谈不了了。 湖和水库的危险程度也不一样。一个城市在湖边,没有溃坝的风险。但位于水库下游的城市可能有危险。曾经意大利有一个水库,山体滑坡导致水库的水外溢,这些水顺着河谷变成一场大洪水,淹死了好几百人。河南驻马店地区也发生过水库溃决淹死很多人的事情。 湖和水库消亡的原因也不一样。一般我们过去的理解是水库中的泥沙越来越多,最后把水库填死。黄万里当年极力反对建设三峡大坝,他的理由就是三峡大坝最后会被卵石填满。他的经验是四川的河流中,在水的冲击下,卵石都是移动的。他有个同事在测量河流的时候不幸淹死了,当时他很惊讶,因为水也不是很深,刚没膝盖。后来他去了才明白,里面的石头是动的,人站不住,会倒在水里。我们看到这样的经验,会觉得水库的消亡是被泥沙淤满。过去我也认为黄先生说得有道理。 但实际不是这样的。我去过鸭绿江上的一个水库:水丰水库,特别大,是日本人建的,都七十多年了,可能是中国建设得最早的大型多功能水库。要是说水库最后被淤死,那么这个水库肯定首当其冲,但奇怪的是,这个水库淤得并不严重。这让我有些迷惑。后来我看清华大学钱宁先生的《河床演变学》和《泥沙运动力学》,其中提到水库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我们过去都忽视了。很多水库从库尾开始淤积,泥沙到这里最先停留,就越来越多。洪水期堆积的泥沙和砾石,枯水期会露出来。这时候这些泥沙上面就生长出一些滨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比如芦苇。这些植物生长起来之后,也加固了这些泥沙。后来的泥沙基本就在这里堆积,或向上游发展,这样水库里的泥沙就比较少,比过去想象的沉积速度要慢多了,所以有些水库的寿命甚至都超过一些天然湖泊。 湖跟水库消亡的过程不一样,湖的消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泥沙,而是植物。滨水植物、挺水植物,还有水中的植物,比如湖中的睡莲,这些植物腐烂后沉落湖底,湖慢慢就淤积死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湖和水库都有这么大差别。 最后想来想去,把水库的名字改成湖名也有好处。我想倘若发生战争,要是水库还叫水库,敌方肯定就想怎么对准大坝最薄弱的地方打,使其溃决,淹没对方的城市和百姓。但如果水库改叫湖,敌人真的相信了这些水库是湖,就不会想去轰炸了。这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有好处的。 这是开玩笑啦,是湖还是水库卫星看得很清楚。昨天我就借助卫星遥感,搞清楚了一个名叫西湖的湖其实是水库。是哪个地方的我就不说了。 下面是:中国水库“库名”改“湖名”一览表(部分,待完善)。【关注+转发】,11月11日抽取5人,每人送出我的书《中国景色》一本。@头条抽奖平台 抽奖详情

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 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

#转发抽奖# 没想到中国这么多水库改名叫湖,大家说说湖与水库有啥区别? 昨天我发了一条水库改名叫湖的微头条,大家的反应非常热烈,提到了许多案例……我把评论区提到的一些水库整理了一下,做了个表格。还有什么水库是表格里没提到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供线索,并参加湖与水库的区别的讨论。 下面我提出一个话题:湖与水库的区别。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提出你的想法。我先抛砖引玉。 首先,湖和水库在水的循环方式上不一样。有的湖有出口有入口;有的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靠蒸发来平衡水量,这样的湖一般会演变为咸水湖或盐湖,比如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色林错及茶卡。水库的水一定是有进有出的,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咸水湖。如果把湖与水库混作一谈,问题就太多了。比如,我在书中看到有文字写一个水库,我肯定不会想它是咸水湖。但你要是告诉我这是一个湖,并且位于中国西部,我马上就会意识到它可能是咸水湖或者盐湖。 水库和湖混用起来,对语言的纯洁性也很有影响。语言的纯洁性是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如果看到的是湖名,实际上是个水库,就会造成混乱。从逻辑上讲,A就只能等于A,不能等于B。建水库的时候,县志、地方志都会管它叫水库,但后来水库改名成湖了,人们再读到文献的时候就会很迷惑。同一个东西,却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符号来指称它,子孙后代阅读历史文献的时候会更茫然。将来人们建语料库的时候,这些都是被污染的数据。 还有一点是湖的湖名和水库的库名含有的信息量不一样。水库的名字往往含有地点的信息,比如丹江口水库,就在丹江汇入汉江的地方,有位置信息,有河流信息。建水库的时候人们一般就会用当地的地名做水库的名字,不会挖空心思去想一些好听的名字。把水库的名字改成湖以后,就完全没有地点、位置和所处河流的信息了,变成很虚无缥缈的,有时候仅仅是有点美感的名字……你在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得不到任何的地理知识。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损失。例如仙女湖、万佛湖……之前的水库名字有很实际的意义,改成某某湖这样的虚名后除了对旅游业有好处,其它就谈不了了。 湖和水库的危险程度也不一样。一个城市在湖边,没有溃坝的风险。但位于水库下游的城市可能有危险。曾经意大利有一个水库,山体滑坡导致水库的水外溢,这些水顺着河谷变成一场大洪水,淹死了好几百人。河南驻马店地区也发生过水库溃决淹死很多人的事情。 湖和水库消亡的原因也不一样。一般我们过去的理解是水库中的泥沙越来越多,最后把水库填死。黄万里当年极力反对建设三峡大坝,他的理由就是三峡大坝最后会被卵石填满。他的经验是四川的河流中,在水的冲击下,卵石都是移动的。他有个同事在测量河流的时候不幸淹死了,当时他很惊讶,因为水也不是很深,刚没膝盖。后来他去了才明白,里面的石头是动的,人站不住,会倒在水里。我们看到这样的经验,会觉得水库的消亡是被泥沙淤满。过去我也认为黄先生说得有道理。 但实际不是这样的。我去过鸭绿江上的一个水库:水丰水库,特别大,是日本人建的,都七十多年了,可能是中国建设得最早的大型多功能水库。要是说水库最后被淤死,那么这个水库肯定首当其冲,但奇怪的是,这个水库淤得并不严重。这让我有些迷惑。后来我看清华大学钱宁先生的《河床演变学》和《泥沙运动力学》,其中提到水库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我们过去都忽视了。很多水库从库尾开始淤积,泥沙到这里最先停留,就越来越多。洪水期堆积的泥沙和砾石,枯水期会露出来。这时候这些泥沙上面就生长出一些滨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比如芦苇。这些植物生长起来之后,也加固了这些泥沙。后来的泥沙基本就在这里堆积,或向上游发展,这样水库里的泥沙就比较少,比过去想象的沉积速度要慢多了,所以有些水库的寿命甚至都超过一些天然湖泊。 湖跟水库消亡的过程不一样,湖的消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泥沙,而是植物。滨水植物、挺水植物,还有水中的植物,比如湖中的睡莲,这些植物腐烂后沉落湖底,湖慢慢就淤积死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湖和水库都有这么大差别。 最后想来想去,把水库的名字改成湖名也有好处。我想倘若发生战争,要是水库还叫水库,敌方肯定就想怎么对准大坝最薄弱的地方打,使其溃决,淹没对方的城市和百姓。但如果水库改叫湖,敌人真的相信了这些水库是湖,就不会想去轰炸了。这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有好处的。 这是开玩笑啦,是湖还是水库卫星看得很清楚。昨天我就借助卫星遥感,搞清楚了一个名叫西湖的湖其实是水库。是哪个地方的我就不说了。 下面是:中国水库“库名”改“湖名”一览表(部分,待完善)。【关注+转发】,11月11日抽取5人,每人送出我的书《中国景色》一本。@头条抽奖平台 抽奖详情

#晒一张回忆满满的老照片# 应该是88年左右吧!我们是大别山区三线兵工厂子女,远离城市的喧嚣。离我们最近的的就是省会合肥,那一年五四前夕我被评选优秀共青团员,学校组织我们一行前往逍遥津公园游玩!回想小时候,每年清明学校都会组织同学步行去双河烈士墓祭扫,好像每年清明都是好天气,穿一件干净的旧衣服,系上红领巾,背着母亲缝制的书包,母亲会塞进去一二个馒头和两个煮鸡蛋,再背一个父亲退伍带回的军用水壶!大家就这么浩浩荡荡往双河前行,烈士墓其实蛮远,山路都是石子路,不如水泥路好走,等到回来,大多都是下午二三点了!等上了初中,双河不去了,大多是去龙河水库(现在的万佛湖)或是几个好友骑车远行,这家串那家串的,或岳西方向,或大河沿,或舒城各乡镇孔集,白马宕,汤池,干汊河………

合肥到舒城未来有地铁吗?答案是有的[憨笑]

十四五期间舒城规划了到合肥的轨道交通路线

最靠谱的一条是三河-千人桥-城关-万佛湖

这条三千万线路大概率是市域轻轨,全程高架

此外还规划了合肥地铁9号线,5号线南延舒城

舒城自古以来和肥西相连,口音习俗基本一致

如果通了地铁,那必然是能带动经济发展[灵光一闪]

你期待舒城通地铁吗?欢迎留言[吃瓜群众]

#合肥头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