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时间:2018-10-07 04:14:06

相关推荐

在那遥远的地方

扁都口(古称大斗拔谷)全景

中国文人最羡慕的唐朝,是诗人最狂放不羁的时代,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一个个大诗人不但同处一世,而且关系相当攒劲,他与王昌龄、高适更是厮打擂锤滴形影不离。他们有一次前往酒楼,有一批梨园的名歌妓也相继到了酒楼,王昌龄等人说:“我们这些人擅长写诗,但从未定出高下。今天我们可以看看这些歌妓唱诗,哪个人唱的诗最多, 他就是最优秀的诗人。”一个歌妓唱了两首王昌龄的绝句,另一个歌妓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之涣说:“这些乐人唱的都是卑下鄙俗的诗词”。过了一会儿,一个貌美佳妓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又唱了两首绝句,都是王之涣所做的词。三个人大笑。王之涣说:“乡巴佬,我哪里是随便说的呢!”众歌妓不明白事情的缘由,过来拜见王之涣说:“我们俗人肉眼不识神仙在眼前。”随后三个人跟这些歌妓醉酒终日,诗歌流传至今,成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由于汉唐开疆拓土,戍边御敌,主要靠战马和长城。长城已经在河西走廊巍然矗立绵延不绝,却挡不住塞北强悍的游牧兵团的袭扰。凉州的古浪峡经常因战乱和洪水不能畅通无阻,往西域取道扁都口是最佳选择。

所以,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大概都在民乐的永固城歇脚是必然的,在炒面庄子补给粮食,到南古城交换骆驼和肉干,也许还到甘州城携歌姬作诗吟唱,这已无从考证。但是,有一个诗人歌者,西部歌王、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先生在民乐写下了旷世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却是事实,而民乐人却很少有人知其原委,完全是佯打耳睁(爱理不理 稀里糊涂)地,对不起王洛宾。

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唱遍全世界,扬风炸冒(沸沸扬扬)地都知道了。

因为受友人委托,拟写作《王洛宾与三毛》电影剧本,我先后赴青海、新疆考察,其间也参阅了洛宾先生的大量史料及其子王海城的记述,读到他生平,数次落泪,感叹他人生的多桀和无比的乐观,也了解到世人对所谓”王洛宾三毛黄昏恋”的误读和讹传,实在是对一代艺术大家的亵渎,是对高山流水的知音之交的污辱。该作品剧本完成,正在打磨,适时拍摄。

所以我发愿要为先生写一部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讲述他艺术人生的故事,纪念伟大的民族音乐家。

19(民国二年)12月28日,王洛宾(王荣庭)生于北京市东城区牛角湾艺花胡同一座瓦灰色四合院的油画匠家庭,1931年9月被保送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9月,被保送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他的钢琴教师是德国人谷不克,声乐教师是沙俄贵族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作曲教师是从巴黎留学归国的汪德昭。在那里受到正统的音乐教育,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11月王洛宾在山西参加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后受西北战地服务团委派,前往兰州等地做唤起民众的工作。1938年5月在兰州参加“西北战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兰州接触到哈萨克和维吾尔族民歌,欢喜异常,决定西去新疆。先后又滞留兰州、西宁,从此与西部民歌攘缠(粘而不弃)上不解之缘。

1988年,王洛宾应青海省文联、电视台的邀请,前往他的“第二故乡”青海省参加庆龙年联欢活动。 在接受媒体采访,记者问及《在那遥远的地方》源出时,王洛宾证实说:《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他根据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改编的, 而这首民歌是他专程前往,在甘肃省民乐县从流浪的哈萨克族人中搜集到的。

根据哈萨克族民歌,这首民歌原来的名字并不是《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 其原名是《阿可芒黛》。 在哈语中“阿可”意为“洁白”,“芒黛”意为“前额”, 故可以译为《洁白的前额》, 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哈萨克族民歌。这首歌和其他许多哈萨克族民歌一样, 分为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主歌部分要反复一次。王洛宾说, 因他当时不懂哈萨克族语言, 而演唱者又不能把歌词准确地译成汉语, 所以歌词是“半编半译”的,和原歌词出入很大。旋律则与王洛宾最初在甘肃民乐县记谱的《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以及鲁承等其他学者提到的《Akh Mangday》、《Kolang Chax》相仿。

关于哈萨克族人的来源考证,“1938年—1939年间新疆一部落哈萨克人由于和统治者闹矛盾,被赶到甘肃河西走廊,一部分留在祁连山北麓,一部分则越过祁连山到达青海海西地区”。“当时有三十余人,到西宁与统治者商谈‘归顺’事宜。这三十余人中有几个歌手、冬不拉手,当时通过关系,约请他们,每天去北门外公园弹唱半天,共用了三个半天的时间,记录下二十余首民歌。当时只请了一位维吾尔商人担任翻译,由于语言条件的局限,所以唱词不逐字译出,只能半编半译。就是通过这些人,王洛宾知道民乐县还滞留了一部分哈萨克族人,他们有很好的歌者,于是前往搜集民歌资料,发掘了《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素材,才写出了牛轰轰(特别牛)的歌。

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的灵感确实来自于一位17岁的青海海宴县藏族丫头子萨耶卓玛。1939年春天,中国电影导演郑君里在金银滩草原拍摄影片《祖国万岁》。当时,邀请了正在西宁教书的26岁的王洛宾参加。为了外景画面的美感,郑君里灵机一动请当地同曲乎千户的女儿萨耶卓玛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宾扮演萨耶卓玛的帮工。三天期间,卓玛和王洛宾熟悉认识,能歌善舞的王洛宾和活泼好动的卓玛成为朋友,有了著名的那一“皮鞭子”抽打的情节,有了一起骑在马上看电影的情景,这些浪漫细节,都是后来传歌过程中的演绎和说辞。人们说王洛宾的歌曲每一首都是一个爱情故事,其实,那时候王洛宾已经结婚,卓玛是当地千户长(大地主)家的女儿,后来嫁了汉族人,32岁病故,留下一张照片为证。

萨耶卓玛

青海人民为了纪念王洛宾和他在青海的创作成就,调研和挖掘了卓玛和洛宾先生经历,广为传播,也塑起了卓玛的雕像,作为旅游宣传的绝佳媒介,草原上的卓玛也成了追求自由幸福的形象代言人,这实在是一大幸事。

从青海湖畔翻过俄博岭,出扁都口,在金色田园般的油菜花地,看着如诗如画美景,唱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最让人心驰神往的事儿了。我每到扁都口岈壶,特别有一种佯装诗人行吟高唱的冲动,想必那些伟大的边塞诗人戍边出征,就是到了民乐一下子灵感突发来着。要不然,王洛宾也写不出《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样的神曲。所以,灵感也罢,爱情也罢,触发了人们的创作激情,也是好事。人们宁愿相信卓玛和洛宾是相爱过的,那就相信好了。

伟大的民族音乐家西部歌王

如今,那些曾经旅居在民乐、山丹军马场、青海一带的哈萨克族牧人早已魂归故里,杳无影踪。但他们流传在这里的歌声犹在耳刮畔,余音绕山岗。民乐,才是那个遥远的地方,不在天边,而在心里。

民乐,西部歌王的灵感之地,《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地。

民乐,才是诗人的灵感之所,是那远方的起点。

---------END----------

本期编辑:展红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