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品质东莞·一镇一品”东莞镇街文化品牌建设巡礼·桥头荷花节|以荷为媒 相约桥头

“品质东莞·一镇一品”东莞镇街文化品牌建设巡礼·桥头荷花节|以荷为媒 相约桥头

时间:2019-12-09 02:40:03

相关推荐

“品质东莞·一镇一品”东莞镇街文化品牌建设巡礼·桥头荷花节|以荷为媒 相约桥头

进入5月,桥头莲湖的荷花已竞相开放,展现出迷人的姿态,预计6月将迎来盛花期,届时,一年一度的荷花节也将精彩绽放。从举办首届荷花节以来,桥头镇坚持以荷花为媒介,以文化为平台,以莲湖为载体,成功打造荷花文化品牌。

对于今天的桥头而言,荷花节不仅成为市民游客的盛大节日,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载体、高质量发展的平台,更是展示桥头发展新气象、桥头人精神风貌的绚丽舞台,同时也是社会各界窥探桥头新发展的一扇生机盎然的窗口。

桥头荷花历史文化悠久

提及桥头,自然绕不开荷花,每年夏天,桥头三百亩莲湖荷叶田田,犹如一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大地上。数十万朵荷花如仙子般凌波卓立,芙蓉映日,绮丽又迷人。漫步在莲湖栈道,感受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的意境,偶尔还能“惊起一滩鸥鹭”。

桥头拥有悠久的荷花历史文化,史料显示,明清时期,桥头面积达100多公顷的莲湖已经尽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色。盛夏来临,莲湖荷香阵阵,欢歌笑语,划船赏荷者络绎不绝,兴趣盎然。

莲湖地处桥头镇中心,原名莲塘湖,属天然湖泊。新中国成立前,桥头处于“三天无雨车头响,三天有雨水荡漾”的恶劣环境中。乡民为了自助自救,便从外地挖来种藕种植各湖,几年时间莲荷种植面积就发展到了上千亩。每当洪涝灾旱之年,乡民便以莲藕、莲子充饥。据说,那时乡民对莲湖视若救命稻草,谁都不能践踏。每到盛夏,人们纷纷前来赏荷,人们或划小艇,或扒秧盆,出没于碧绿的荷叶之间,笑声荡漾莲湖,尽显“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之诗意。

新中国成立后,桥头同全国各地一样,围湖造田,莲湖被改成了水稻田。20世纪90年代初,桥头镇政府退耕还湖,在镇中心区围成了面积达三百余亩的莲湖,重新种上莲荷,并按照规划建设以莲湖为中心、以荷花为特色的中国荷花名镇,恢复了荷叶田田、荷香阵阵的美景。

从此,每到盛夏,莲湖边游人如织;每到冬春,湖水满盈,碧波荡漾。莲湖成了桥头的名胜之地,人们到桥头必到莲湖。莲湖曾两度发现并蒂莲,引来赏荷热,莲湖成了桥头的知名品牌,桥头也因此成为广东最佳赏荷胜地之一。

以“荷”为媒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基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从起,桥头镇乘广东省打造文化大省、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的东风,举办首届荷花节,荷花节集聚了荷花展览、观光游览、艺术创作、文化传承、商贸交流等众多元素,同时在镇中心区营造莲湖风景区,一时间桥头荷花节美名远扬,莲风塔影、荷香水岸的四时风光使莲湖成为闻名遐迩的爱莲、赏莲、咏莲、摄莲的旅游胜地,后来更是首创了“春看菜花夏赏荷”的“一湖两花”品牌。

在大力打造“一湖两花”文化品牌同时,桥头还以“荷”为媒,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培养出一大批文人墨客,打造出一大批文艺作品,荷花节也因此成为桥头这座小镇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曾几何时,一句“等你,在桥头……”,风靡一时,线上线下热捧,勾起人们绵远乡愁,曾几何时,文人雅士咸聚于此,八方游客争睹荷风莲韵,很多人想不到,在这样一座制造业城市中,竟然有这样一个清香淡雅的小镇。

从举办首届荷花节至今,桥头“荷花节”已花开十六载,一年更比一年盛,曾先后成功举办了粤港澳荷花邀请展、东莞荷花文学奖、全国荷花摄影大赛及“情满莲湖”大型文艺晚会等一系列大型荷花文化活动,成功打造了桥头以荷花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品牌。不仅如此,荷花节也走出东莞,走向全国,在首届和第十届桥头荷花节,桥头还承办了规格高、影响大的全国荷花展,成为中国第一个承办全国荷花展的镇级单位。

时至今日,荷花已与桥头连成一片,桥头荷花节已逐步由一个地方品牌向区域品牌转变、由一个官方的节庆活动向人民群众的节日转变、从一个文化品牌向城市品牌转变。

荷花节助推东莞文学“桥头模式”

很多人对桥头的第一印象是民风淳朴人文敦厚,不仅因为她盛产荷花和油菜花,而且还盛产地方文学,这里诞生了全国久负盛名的荷花文学奖,由荷花节脱胎而出的“荷花文学奖”,是我市目前级别最高的纯文学大奖,见证了东莞这座城市文化品格的发展,对于扶持本土作家成长、推动东莞文学走出东莞、走向全国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4月3日,由桥头镇委镇政府、东莞市作家协会、东莞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东莞市“荷花文学奖”正式启动,迄今已成功举办7届。它的举办,填补了东莞一直以来没有纯文学类单项文学大奖的空白,经过的发展,东莞荷花文学奖,早已成为文学赛事的标杆,培养了一批全国都知名的作家。

比如前获得首届散文奖的塞壬,早已从漂泊在东莞各镇街的底层写作者,成长为国内富有影响力的散文家;当年获诗歌奖的郑小琼,也从底层打工诗人,成长为国内著名诗人、《作品》杂志副社长;曾获得第二届中篇小说奖的王十月,在东莞创作的中篇小说《国家订单》曾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杂志社副总编辑;而像阿微木依萝、寒郁、莫小闲、周齐林、莫华杰等80后、90后获奖新人,也正在茁壮成长,并在国内文坛崭露头角。

值得一提的是,桥头作为东莞文学重镇之一,在荷花节等节庆文化活动的带动下,桥头文学根植于桥头土壤,发展东莞荷花文学奖、东莞(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市级诗歌散文创作基地、市级东莞报告文学基地等一大批文化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莞文学“桥头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荷花节的助推下,东莞文学的“桥头模式”将继续抒写新篇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全媒体记者 廖杏子/文 蓝业佐/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