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漆万全专栏|石门山游记

漆万全专栏|石门山游记

时间:2018-08-25 00:31:46

相关推荐

漆万全专栏|石门山游记

石门山游记

读写人家专栏作者:漆万全戊戌年正月十二日,阴沉的天难耐降雨之欲,终在傍晚时分淅淅沥沥飘落起来,在满足大地渴望的同时,更是激发了春的萌动,而金贵如油的雨水却在半夜悄然而歇。

十三日平明,被春节折腾疲惫、未缓过神的人们,还是懒散地起床,推门被清新且带寒意的空气刺激得清醒起来。呀!大晴天。云退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鲜艳夺目地太阳唰、唰、唰几下就登上了天空。晴空万里,暖阳高照,天地一新,一派明媚春光。

日丽好出行,急与朋友相商驱车赴石门山。车行的是党利公路,翻越大框山、近燕子关峡车离原路,拐上曾发掘汉墓群的牧马滩草地,于狭沟间行进,十一时许到达停车场。

民间所言,甘泉镇距石门山是四十华里,那是通过街子古镇直至石门山前,当是直线距离;我们车行公路绕了一圈,路程增加了不少,且到了石门山后侧。

下车步行登山是从石门山五峰之一的“玉灵峰”(南峰)向南延伸的一条山梁开始。起步即是水泥块所砌台阶路,这与二十年前登山全是砂砾路相比安全、轻松许多,一路蜿蜒盘旋至各个景点,除登北峰是依山体开凿的石阶外,余全为砌成之路。砂砾路还存有几段,本是捷径,年轻人会为玩儿去体验,寻找乐趣,吾辈实是不敢涉足,加之吾腿近染疾,有举步维艰之感,好在从林中觅得一截木棍,才助以前行。约在三、四年前石门景区曾封闭一段时间,想必在那段时间里,集中完成了行路通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的装置及一些庙宇的维修,其后的游览证明了这一点。这无疑为素称甘肃的“小黄山”石门景区增色不少,也是对景区档次的一次飞跃提升。

“石门山,东南百余里。其山,壁立千仞,苍翠欲滴。四周峭壁无径,中通路若门,因号石门,盖天险也。山峰有三,凡十八盘而上约十里余,始臻其巅,无限松篁辉映殿阁,为秦州第一洞天福地。”此为《直隶秦州新志》之载记,这段文字中有这些信息:一、石门山与秦州城的距离与方位;二、石门名来之由;三、上山之艰难遥远;四、时已有殿阁庙宇;五、享誉地位之高。

石门山实由五峰组成,其中四峰南北向一字排列,北峰曰“兴龙峰”、南峰曰“玉灵峰”,两峰间夹二小峰,向北的是“斗姆峰”,向南的是“黄天峰”。二小峰间有一小桥,连通了南北。相传在宋康定二年八月十五日,八仙、嫦娥一行赴王母娘娘蟠桃会回归,路行至此,嫦娥因酒力发作不能行走。此时正值人们昂首赏月之际,为了替嫦娥掩饰,八仙分别提、携、抱、负来泰山、峨眉、华山、青城山的峰、松、石、土,布成了石门山,何仙姑还将手中的量天尺变成高入云际的量天树,用以遮住月光。这事引起了吴刚的不满,他抡起折桂大斧,将山劈作两半,形成了石门山的南北峰。吴刚的斧劈响彻云霄,惊醒了酒醉中的嫦娥,她慌忙从吴刚劈开的缺口中升上月宫,脸上还红泛着酒意,众仙忙用树枝鲜花搭桥仰望,于是就有了这座小桥——聚仙桥。从此,每逢中秋佳节,面带羞色的嫦娥都要在月宫引颈观望聚仙桥,使得月亮爬上了桥、浮在了石门南北峰之间,刹那满山清辉,树影婆娑;诸峰被银色笼罩,亦真亦幻,深邃莫测,赏月可谓意趣盎然。此即为入秦州十景之列的“石门夜月”。

石门山向西的一面是正面,由此延伸而去的远方皆为农耕区域。这个区域凡在山梁、山峁上劳作的人们伸腰喘气之余,举目向东可以眺望到鹤立鸡群的石门山四峰并列,镶进蓝天,构成晨曦及夕辉中色彩多变的俊美水墨画。石门山向东的一面是山的背面,连着天然林,无法观望背影全貌,景象如何不得而知。北峰兴龙峰向东伸去余脉,急不可待突起一峰,曰:麒麟峰。即为石门山第五峰,这座北峰牵手的小峰,它的海拔高度与斗姆、黄天两峰相差不多,均在约二千零五、六十米,与南峰玉灵峰二千零九十七米、北峰兴龙峰二千零八十五米相比是矮了一大截。

石门山景观由五峰共同构成,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连通,突显奇、险、秀的景色特征。五峰间多有倚山傍势古建筑座落,更显山之幽静、古雅、超脱。据石门山所存1629年(明崇祯元年)兴龙山承修祖师像碑记与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石门重修庙记载:“秦州石门,陇右之灵峰,河西之鹫岛,接昆仑而矗磅礴,映华岳而擅奇特,名山大川,脉胳相属,盖为一州之洞天福地也。”可见石门山上殿阁庙宇建造最晚起始明代,后清代续修续建,今山上存有古建筑27座,明清两代塑像30多尊。众峰西麓脚前因“日出五峰同朝阳,观其云海似蓬莱”,形成“五羊开泰”之祥瑞,建有一道观,名曰:五阳观。据记载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观内主供无量祖师;观前现存山门、戏楼为清乾隆末年重修;戏楼旁草坪上有一株“镇山”古槐,直径1·27米,高约28米,夏天枝繁叶茂,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

工路未通之时,人们去石门朝山必经五阳观,“凡十八盘而上约十里余”的林间小路,绕至山后才可通五峰,登山之艰难是可想而知,今知十八盘之路也全修为台阶,在山后与通工路的台阶道相交入检票口。

我们登山费时并不多,约半小时。过检票口不长一段路,见向右分出一条密匝林木中铺设的木栈道,这是以前没有的,不作犹豫顺路而行,终止在一个木制观景台。这个观景台真为石门增色不少,给游客加深对石门整体印象、提供了一个山后观望景色的去处,真是聪明之举,也是旅游事业发展所需要,当可算作创造性景区建设吧。

这儿除南峰不可见,其它四峰隔沟可望,它们似想排成队,但谁也入不了列,只好簇拥在一起,只是麒麟峰看起来更近一点。它们共同特征是把悬崖峭壁裸露于人们面前,显得光秃可畏,还是有些黄山的景致,只峰巅崖松给人些许亲和,总算知其背后的尊容了。

观景台返回继续前行,放弃了登南峰路口,绕行到一与山体连为一体且突兀的巨石下,路从这通过。这突兀悬石底面有几处平面,其中一较大平面上传说有吕洞宾提写的“顶天立地”,这块悬石理所当然就是“顶天立地石”了。石下是游人必经之地,且只能弯腰来去,一不留神会撞上“顶天立地”;所以,知之者想成为顶天立地之人,会用手摸一摸;不知者为平稳行走,要伸手扶石以安全通过无意摸一摸。久而久之,这石已被摸得与打了蜡无异,不止手感细腻滑润,且本色尽失,细观似“天”字隐隐能见,其它三字只能任凭想象了。这悬石就是一石成一峰——黄天峰突出并下垂的一个小小角。

过“顶天立地”石,踏过三五个升高台阶,有容一人通过的小门一座,这是石门山真正意义上的山门,不知何年所建,但它矢志不移固守着石门山。我第一次到这里,时已三十年有余,是它稳立、今固然。那次我是陪父亲来的,我的小弟病夭,其后,卧床不起的母亲去世,接二连三家庭变故,使承受沉重打击的父亲精神颓唐,失去了以往的乐观,把痛苦尽装心底。忽朋友相邀去石门山,我反复央求,父亲才同行。那时不止这座山门,其它建筑均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虽有文管所,但并未开展实质性的管护工作,百废待兴之时吧,游人是自行其是的。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正处最艰难之际,能带的只有包谷面饼子,父亲能喝一点白酒,就另带值几块钱的白酒一瓶,在山上干饼就酒算是很好的能量补充了。也许几口酒的作用,下肚不多时,腿有劲人兴奋,于是窜这爬那,独自欢快,再未陪父亲左右,把帮父亲解脱烦闷的事全丢到了脑后,后来回想起来真是汗颜。再后来,日子渐宽,总想备齐饮食陪父亲再游石门山,不料父亲突然患病,行走艰难,更谈不上涉足石门山了,给我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真是“亲不待”啊!

过山门不几步即至“聚仙桥”,桥并不是多么宽大,名气却是不小,清人张世英曾为此桥提写“陇月先得”匾额,今水泥构造已替换了原木质朽腐之桥。倚桥东栏观望,从桥下直伸而上的粗壮参天之松,首先撞入眼帘,这分明就是何仙姑量天尺所变的巨松无疑。可想在无尽的中秋夜,玉轮冉冉升起,经聚仙桥时,颇有赧颜的嫦娥轻盈步出广寒宫,舒袖伸出纤纤玉手,拽住量天松枝,引颈探视八仙相聚之处,自己醉酒的尴尬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她多么期盼八仙能在此再度相聚。“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唐·许昼《中秋月》句)然而,空有愁肠,只是吴刚雷霆万钧之力劈开的豁口如故。嫦娥怅然若失,轻叹一声并松开了树枝。月亮弹跳升空,将清辉尽洒,林木披露,峰峦银染,天地一色,万物陶醉于寂静的夜空中。

“爷爷,那是啥地方?”

孙儿把我从遐想中唤醒。于是,我返身到桥西栏,凭栏张望,左侧隔黄天峰直见玉灵峰绝壁如刀削一般,深不见底,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桥向下望去沟涧万丈,使人头晕目眩,幸有林木遮挡,才可久视。山脚有蛇头样山棱向前延伸,但浅行辄止把一条沟分成了倒“丫”,在蛇头隆起处建一道观。

“那是‘五阳观’。”

但见口朝五峰的戏楼与其旁的镇山槐静然伫立,尽管距离很远,还是很醒目,至于道观内殿宇面西而坐,只能隐见屋顶。

顺倒“丫”向前一公里许又见一倒三角形样的沙土裸露地,因为周围全为林木覆盖,此处很是显眼。

“那是‘映月湖’。”

映月湖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搞水利建设之时,倾甘泉、街子两乡之力,抽调众多劳力,耗时数年,用石块砌垒成坝的“石门水库”。然而,土石之坝,难阻水流浸透,况且,流域有限,水量比小溪大不多少,不光难以聚水,仅有的一点水也穿坝底而过,空留沙滩一片。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近些年热闹起来,水库冠“映月湖”之名,景区公路也修至湖边,光顾这儿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每年盛夏酷热难当之时,小轿车纷至沓来,人们玩水不能尽兴,在湖边林缘区域的树木下草滩上自由活动倒是随心所欲,带帐篷小住者也不乏其人。

“‘映月湖’会真正成为‘映月湖’的。”对孙儿如是说,也表达了我心中的期盼。

过聚仙桥踩斗姆峰石崖上开凿的台阶绕至其后,这儿是与北峰相连的凹地,场地较为宽阔,财神殿、灵官殿、文昌阁、老君殿、三清殿等庙宇建于此,还有钟楼一座,上挂清康熙戊辰孟冬(1689年)铁钟一口,全文记述了石门山的四至。这里多大树,也多有供游人休息的木凳,此处是游览北峰、麒麟峰往返交集点。

登兴隆峰,因在攀登的石崖上凿开了阶台,并装上了铁栏铁链,还在最危险的地方增修了一段木栈道,攀爬起来较以前更为安全、且省力不少,但汗水还是有的。踩着石阶、踏着盘根错节裸露的松树之根,拜赵公庙、过三仙庵、直抵峰顶重檐歇山顶,副阶周匝结构,造型奇特雅秀,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祖师殿。祖师殿虽固于峰巅,但四周林木茂密,树枝交错,影响视线,并不是观景的去处。唯独在殿后向北可见远方的另一山峰——天柱山。它以二千一百零一米的海拔高度独领风骚,其上直竖一石柱更为奇观,尽管距兴龙峰数千米之遥,却无独自称雄之思,倒是与诸峰有共同擎天之意,可恨无携手之能,独居可安,独当一面何尝不可?

下北峰时,我被砂砾滑一个趔趄,幸被孙儿扶住,未及摔倒,却又勾起了一段回忆:二十年前,单位组织了一次全镇退休老教师参加的春游活动,在此处我同样险遭摔倒,被一位身体硬朗、步履矫健时已七十五岁的前辈所扶,真惭愧年轻人竟不如老者稳健。在出发集合时,我玩笑说:“怕您不来呢!”他笑答:“一定来的,这不止是玩,更是一次欢聚,今年可聚,明年还不知能聚否?”越年,老人溘然辞世,再也不能享受相聚的快乐了。组织对职工个人的关爱是不能或缺的啊!

下北峰,我们又去麒麟峰,登三层楼、朝圣母宫、王母宫。再登南峰,过三官殿至玉皇殿达“卧虎台”,观黄天峰西侧绝壁上的“石门”,再经八十八级木梯栈道到达峰顶“卧龙台”。站在木制观景台,四周无遮无拦,北可望渭水波涛滚滚,西可远眺麦积山峦叠嶂,南、东瞻林海茫茫群山环拱相卫,尽情感受天之广阔,地之博大,谁能不为之而激情涌动、心潮澎湃呢?

一路游览,见庙即行跪拜之礼,与其说是对神灵的敬畏,更应是对石门山的敬畏,斯山虽欠磅礴之势,却有突兀之姿,兼有黄山的奇幽、峨眉的秀丽、华山的险峻、泰山的雄伟。身处其山,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其“刚”因“无欲”而立,其“大”因“有容”而纳。君不见一座庞大的纯石质山体,上覆以参天之木、蓊郁葱茏之林、植崖之松更让人叹为观止。山,将千百年来的败枝枯叶化作泥土,为绿色生命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这是一种容纳与奉献的博大胸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石门山君子乎?

先民们何其聪明,在北峰顶置建无量殿,无量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本名:真武荡魔大帝。别称:玄天大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这位曾入湖北武当山修炼四十二年发迹、奉为武当主神的尊神,被奉于石门兴龙峰巅,请其居高临下、俯察人间,用手中利剑斩妖除魔、镇邪扶正,佑护一方平安。此虽为封建迷信行为,却符合百姓渴望安居乐业、康宁幸福、繁衍生息的基本心里诉求,对其他列位尊神表达的心里诉求不同而已。

一次游览活动,不止满足视觉,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田得到一次滋润。山不相争,却有自身高度;地不比薄厚,却哺育生灵;水不虑体态,却形有万千。虽属粗浅,当为获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