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豆瓣8.5分《汉字五千年》:母子和汉字穿梭千年的对话

豆瓣8.5分《汉字五千年》:母子和汉字穿梭千年的对话

时间:2024-01-21 12:51:49

相关推荐

豆瓣8.5分《汉字五千年》:母子和汉字穿梭千年的对话

“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可能就是一位书法家,而不是油画家。”——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毕加索

央视大型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用讲故事的方式,借助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以及历史充分展示出来,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

这部纪录片,我和孩子一起看了之后,充分感受到了汉字之美。横平竖直、一撇一捺,不仅体现着先人的智慧,也展示了汉字在千年长河里的浮沉和传承。

一、汉字的前世

01.汉字的演变

语言学家陈寅恪说:“每解读一个汉字,就是解读一部文明史。这每一幅图画,也是一部人类的思考史。”

汉字的源头在哪里?那注定充满神秘感的汉字源头,将以人类长久的未知,支撑我们对先人生活的无上敬仰。

汉字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谱系,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不同书体形式的变化,有着独特的美感,其中蕴含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的脉络。

《汉字五千年》里讲到,在出土的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里,一个字有十几种写法。比如,“敢”字有90多种写法,“家”字有100多种写法。

中国文字学鼻祖许慎,对当时的描述是:七个诸侯国各自为政,废弃礼乐。导致天下“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书同文。统一了文字与语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奠定了我国文化基础,是汉字演变史的大事件。

19世纪末,国运衰微,西学东渐,一些学者开始怀疑中华文明,提出“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然而,顽强的汉字,任时光流淌,任世人怀疑,它从甲骨文到信息时代的几千年中,从根本上没有中断过自己的生命。

02.汉字的重要性

孝文帝拓跋宏,强有力的说明了文字的重要性。拓跋宏有能力缔造一个强大王朝,却无力创造文化和文字。北魏时期,孝文帝和冯太后下令进行汉化改革,改用汉语代替鲜卑语,更改鲜卑语姓名为汉字姓名。

隋朝末期,鲜卑语失传,没有对应的文字这个严重缺陷,是鲜卑语消亡的内因之一。

虽然,中国古代朝代也起起伏伏,而汉字,却凝结起了团结内在的强大能量。

二、汉字的今生

01. 品读历史事件

通过汉字记载,我们能了解几千年前的发生的事情,仿佛古人的生命不再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瞬间,而是无尽传承的永恒。

比如,我和孩子,看到了现存最早的车祸记录:“商王武丁去打猎,小臣的车轴断裂,撞上了王车,王和王子掉了下来”。

比如,我和孩子,看到了给 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占卜。妇好要生孩子,卦相显示:“不嘉”。原来,是妇好生了女儿,我们了解到了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

比如,我和孩子,看到了现存最早的家信,这是战国黑夫写给母亲的信。信里写道:“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

比如,我和孩子,看到了《长恨歌》,它将唐玄宗的少年英武,安史之乱的来势汹汹,杨贵妃的香消玉殒,唐玄宗的晚年悲苦,都与我们一一道来。

所有的这些事件,都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时隔千年,我们依然可以透过文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回望历史,感受那个祖先所处的时代。

02.凝结中华文化力量

我和孩子,去每个城市旅游,多半会去那个城市的博物馆。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等。

在博物馆里,我和孩子,会看到斑驳的甲骨文和历经千年的文字著作,仿佛和先贤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记忆很深刻的是,我去澳洲旅游的时候,去到孟非面馆吃饭。在异国他乡,周围充斥着西餐,能看到方正的中国字和中餐,亲切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想,这既是汉字的魅力,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不论你身在何处,你都会有“家”的感觉。

03. 汉字里的家国大义和儿女情长

12月27日,昵称“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成功,标志中国航天正式开启“超级”。

在“胖五”成功发射之后,文昌发射基地测发大厅的屏幕上,写了令人激动的一行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很多网友看到这一行字都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那一刻,文字被赋予了家国大义的感情。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有一面“哭墙”,上面刻着上万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名字。由于兵荒马乱,尸骨无存,对于幸存者群体来说,墙上的名字,成为全家祭奠亲人的唯一寄托。

我看到这里,内心是悲痛万分,仿佛这些汉字,见证了那段国耻,它也被赋予了悲痛的感情。

林觉民的绝笔《与妻书》里写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意思就是:“我爱你,你给了我慷慨赴死的勇气!”

那么年轻的生命,为了国家放弃一生挚爱,放弃自己的生命,放弃陪伴自己的孩子一点点成长,慷慨赴死。虽然他的生命定格在了年轻的24岁,但是他用汉字传达的情感和大义,却被后人铭记,流芳千古。

汉字,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人们的情感,一脉相传。

三、汉字的未来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许多小选手们面对佶屈聱牙的拼音,都把汉字写了出来。

,湖北卫视《汉字味道》热播。节目选手不仅有萌娃,还有外国嘉宾,通过对汉字追本溯源,来普及汉字。

甲骨文“泉”

看完这两档节目,我深深地被选手们打动,也深深地为他们祝福。

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研究生,我感觉很惭愧。作为成人,有的小朋友认字比我多;作为一个中文系研究生,有的外国人认字比我快。

“活到老,学到老”,真是真理!

除了中文系毕业的研究生和成人这双重身份,我还有第三种身份,那就是——妈妈。

当了妈妈,我的使命感更重了。作为第一批90后,我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也正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前行,更应将汉字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让它们拥有更美好的明天和更不灭的灵魂。

我们会教孩子,读《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让孩子感受汉字和旋律之美。

我们会教孩子,“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地写方块字。

我们更会教孩子,喜欢汉字,敬畏汉字。

因为,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情结的维系,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底气。

一位15岁的中国女孩赴美留学,母亲在她的行囊里放了几本书:《唐诗三百首》《说文解字》《字里藏医》。

她的外公给她写下这么一段文字:“汉字里有诗歌,有绘画,有哲学,有医学,会写汉字的人,会用汉字写文章的人,多么幸福!”

“文字就是一个民族文明的钥匙,只要文字不灭,这个民族的文明就不灭”。汉字使我们成为我们,使汉族成为汉族,使中华成为中华。

汉字的存废之论、繁简之争、优劣之谈,众说纷纭。不论外界怎样变迁,有了文字的薪火相传,汉字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在信息时代,我们不妨回到汉字里,安静地呆一呆,写一写,每写一个字,都赋予汉字全新的生命,你会觉得汉字越来越美。

此刻,我教孩子学汉字,恍惚间仿佛回到了二十五年前,妈妈教我识汉字的画面,又仿佛,回到了孔子杏坛教学的画面……

我是末妈,一名中文系90后宝妈。浓眉大眼,长发飘飘,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每天分享育儿心得,为你带去满庭育儿芳,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在育儿路上踏莎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