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远去的江湖——浅谈远去的武侠小说名家们

远去的江湖——浅谈远去的武侠小说名家们

时间:2019-09-20 07:20:20

相关推荐

远去的江湖——浅谈远去的武侠小说名家们

说起武侠有三个人是绕不开的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三位可以说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巅峰人物。新派武侠小说因他们而起而兴,也因他们而败。

何谓新派武侠小说?这是对比传统武侠公案小说而说的。梁羽生大师曾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为统治阶级服务,而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侠,更多指的是一种精神,即所谓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旧武侠小说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我们小时常听的单田芳大师所讲的评书,比如:《三侠五义》、《小五义》、《童林传》等。这类小说诞生于清末民初,最大特点是以武术技击为主要卖点,小说中有大量的真实武术。记得看过一个单大师的访问,单老曾说年轻时为了说好这类短打的评书曾专门拜师学过武艺,就为了了解真实中的技击之术是什么样的。

不但如此,这一类小说中的人物黑白分明,正面人物都是官方的代表,人物相当的模式化受京剧影响很大,对于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描写也着墨甚少,小说主要矛盾以帮派纷争和人物仇杀为主,作者创作水平和价值观的局限性相当明显。

从1954年梁羽生先生在《新晚报》上连载小说《龙虎斗京华》开始,标志着新派武侠小说正式登上舞台。

梁先生本名姓陈,出身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对历史和古文有很深的造诣可以写诗填词。所以在梁先生的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历史典故更是信手拈来。就比如《龙虎斗京华》是以清末义和团进北京为背景,小说是章回体的风格像第九回的回目“灯火阑珊 中年心事浓如酒 暗香浮动 少女情怀总是诗”,尾声的回目“月冷京华 卅年一觉江湖梦 秋寒塞外 万里西风瀚海沙”,不但平仄押韵而且引经据典。

再看看卷首词:“弱水萍飘,莲台叶聚,卅年心事凭谁诉?剑光刀影烛摇红,禅心未许沾泥絮!绛草凝珠,昙花隔雾,江湖儿女缘多误,前尘回首不胜情,龙争虎斗京华暮。”半阙踏莎行可不是什么人都填得了的。

梁先生的小说即便不看武侠只看其中诗词也够我辈仰止。不过传统既是梁先生的优点也是劣势,受传统的影响梁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人物有些脸谱化,虽说在梁先生高超的文笔下各显出不同的性格和情感,但为了体现先生“侠之大者”的思想,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伟光正”形像,偶有“白发魔女”练霓裳这类峥嵘的出现也无法改变总体的格局。

随着1983年最后一部作品《武当一剑》的连载结束,梁先生也挥别江湖留下35部作品让后辈缅怀。梁先生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不算多,最出名的应该就是《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和《七剑下天山》了。

05年徐克导演的《七剑》

第二来说一下金庸先生。金先生大家太熟悉了,相比于梁先生金庸先生的作品要少的多一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外加《越女剑》就概括了全部。

两位先生曾是同事都在《新晚报》任职,受梁先生的启发,金庸先生于1955年同样在《新晚报》开始连载了首部作品《书剑恩仇录》。

同《龙虎斗京华》一样,《书剑恩仇录》也以清代为背景从野史中取材。记述了乾隆皇帝和反清组织“红花会”头目陈家洛之间的故事。整部小说真史与传说夹杂,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共处。这与后来流行的历史穿越类网文小说颇有相似的地方,也成了金庸先生小说很大的一个特点,无论是后来的“射雕三部曲”还是“飞狐两连集”都是这个写法,让人看了真假难辨甚至有人信以为真。

多年之后以这个套路写的历史穿越类网文多如过江之鲫,但能达到以假乱真水平的也不过《新宋》、《官居一品》等寥寥几部而已。

金先生小说中的人物相比梁先生有了很大的分别,人物更加丰满立体,不再是黑白分明人物性格更加复杂更接地气。比如说《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就是最显著的例子,名门大派中也是藏污纳垢各大掌门各怀私心。记得在高晓松的《晓说》里史航曾有一个精辟的总结,金先生的小说里“妖女必蒙冤”。这种生活中人性的展现就是金先生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你可能记不住情节,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却永远忘不了。

78年郑少秋版《倚天屠龙记》

金先生的小说也不是完美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么。金先生的小说开场常常十分平淡甚至主角都要等到多章以后才正式登场。就拿《笑傲江湖》来说,第三章才通过第三人之口提到了令狐冲的名字,而到了第五章他才第一次露面。随着情节的展开各种人物轮番登场,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也慢慢被观众所知,有人曾比喻金先生的小说就像烧一壶水,开始平淡随着加热水逐渐沸腾。

可这种写法需要时间的铺垫,如果观者没有耐心很可能看个开头就弃坑了,尤其是如今快节奏网文当道,金先生的小说越来越有往文学名著发展的趋势。

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全部被改编过影视剧,较冷门的作品《白马啸西风》、《越女剑》因为篇幅短而被改编的较少。热门作品“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都被拍烂了,几乎每隔几年便会翻拍一遍,各种版本更是良莠不齐。

赵雅芝版周芷若

第三说一下古龙先生。古龙先生本姓熊,记得早年在《读者》上看过一篇讲述古龙先生幼年的文章,名叫《熊家的儿子》。与梁羽生先生和金庸先生不同,古龙先生出身没有两位好。与那两位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巨大不同,身在台湾的古龙受到更多的日本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特别是他中后的期作品像《陆小凤》、《楚留香》系列,侦探小说的影子随处可见。

古龙先生

古龙先生因为经济原因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别人代笔的较多,而且早中晚期风格差异明显。早期作品完全是模仿之作,比如他的处女作《苍穹神剑》梁金二人的痕迹明显。到了中期他开始融入自己的东西,这一时期诞生了他的几部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大旗英雄传》和《绝代双骄》,这一时期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还是有模仿的痕迹,比如《大旗英雄传》里铁中棠在人设上像极了梁先生笔下的人物,但是在情节上已经明显能看出侦探推理小说的影子了,到了晚期作品的陆小凤和楚留香时已经完全就是一个会武功的柯南了。

从我个人来讲古龙先生的小说看的最多,原因无他就是前面说的看武侠小说时正值初中,梁先生和金先生的作品节奏有些慢,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场面过于宏大背景过于深厚,人物太多铺垫较长精彩需要时间来欣赏,而古龙先生这种漫画式的侦探小说写法,从开篇就悬念迭起,人物不多但情节曲折离奇,反而最容易迎合观众尤其是喜欢猎奇的年轻读者。

其实现在回头看,古龙先生的小说最出名的反而是风格融合期的作品,塑造的经典人物像《浣花洗剑录》中的方宝玉和紫衣侯;《绝代双骄》中的江小鱼和花无缺;《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李寻欢,包括《楚留香》也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改编成影视剧比较成功的也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99年焦恩俊版《多情剑客无情剑》

随着金庸先生和梁羽先生的先后封笔古龙先生的病逝,武侠小说开始进入群龙无首的状态,虽然70年代温瑞安的《四大名捕》和《白衣方振眉》系列横空出世但也挽回不了整体的颓势。其他诸如:柳残阳、卧龙生、萧逸、陈青云等虽偶有佳作但总体难以挽回大局。

直到80年代末黄易大师的《破碎虚空》横空出世,小说中融合了道家思想的武学让人为之眼前一亮。不但如此之后出版的《覆雨翻云》、《大剑师传奇》、《大唐双龙传》更是发展出玄幻武侠这一分支,而《星际浪子》和以凌渡宇为主角的《玄幻系列》干脆就是带有武侠元素的科幻小说。

04年林峰版《大唐双龙传》

至于穿越小说的鼻祖《寻秦记》那必须大书特书。《寻秦记》有两个版本,最早的原版是以连载形式发表的。此版本中有很多少儿不宜的描写,看过这个版本的年纪都不小了,之后黄先生曾对《寻秦记》作过修订,删改了很多不宜出版的内容。

《寻秦记》可以说的是黄易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最早一批写穿越网文的作者们可以说都受过这本小说的影响,其中很多的经典设计到今天几乎已成了穿文的标配,比如说穿越后利用后世学过的诗文泡妞。《寻秦记》中项少龙一日心中烦闷,无意中吟出了李白的名句:“弃我去者昨日这日不可留”被大才女纪嫣然听到,顿时对他刮目相看。记得当年第一次看到这个梗时只觉得这个构思真是绝了。

小说除了的设定新颖外,更重要的是完全展现出了七雄争霸画卷,众多历史真实人物轮番登场与虚构的主角尔虞我诈,由此可以看出黄易大师历史功底的深厚。

我也是看了原著才记住了“战国四公子”都是谁,才明白了战国七雄的情况,才知道了“战国四大名将”,历史老师的苦口婆心全然不如小说里的惊鸿一撇。后来《芈月传》热播时有人问我白起我还热心的科普了一下,而我所知道的白起全拜《寻秦记》所赐。

可惜的是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寻秦记》只得其形而失其髓,编剧将大部分的背景和人物作了删改甚至主体都作了微调,这让原著党们为之扼腕。

经过百花齐放的发展武侠小说又逐渐沦入套路化,虽然中间有黄易先生的“中兴”但无奈颓势已显非人力可为。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文的兴起,武侠小说逐渐式微,现在只能是穿上玄幻和仙侠的外衣才敢出门了。

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因为前辈大师门将创作门槛提太高,导致后面的的创作者青黄不接。而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信息和阅读碎片化的今天,能沉下心安静读书的时间几乎没有。只能说时也势也,他们的崛起代表了时代,他们的逝去也同样代表了一个时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