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郑州消失的古建筑群(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故居

郑州消失的古建筑群(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故居

时间:2019-07-02 15:06:05

相关推荐

郑州消失的古建筑群(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故居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段话对60后、70后都不陌生,与儿子聊天,90后的他也知道。可见其传播力。这就是著名军旅作家魏巍的成名之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篇之语,几十年来一直入选我们的语文教课书,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现在我们只要一说起解放军,看到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抗震第一线奋力救灾,就想把“最可爱的人”这赞美语送给他们。

这篇文章,使中国人熟悉了郑州人魏巍,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魏巍的一张照片和介绍。巍巍19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他的家,就在郑州老城区东大街和管城街交叉口附近。

在郑州老城,有一个神奇的路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个路名: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管城街。这应该是当年大郑县县城的中心。

在这个路口的东北角有一个小游园,游园的东北角委屈地立着一个艳俗的仿古建筑,像牌楼又有别于传统的牌楼,斗拱下有四个大字:魏巍故里。这个建筑,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大屋顶、垂花门、斗拱,还有砖雕、石雕,还有门。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就没见过这种形式,它就是一个奇怪的组合。

我们走进门,然后……也无院子也无房?要这门何用?我们回首再看这建筑的背面,有两个碑记,客观、冷酷地告知公众:郑州的一次对自已优秀明代古建筑群,也是名人故居的拆迁行为。

碑文如下:明万历年间,当朝大臣魏尚贤不满阉党专权,愤而辞官回乡,在郑州东街择地建宅,人称魏家大院。大院坐北朝南,占地百余亩,为三进七跨六胡同建筑群。主体建筑为砖木双层结构,前有过街牌楼、后有私家花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布局严谨,搭联有序,为北方民居建筑之经典。大院历经四百余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旧城改造中被拆。

魏氏家族门风朴素,治家严谨,名人辈出。当代作家魏巍、管城名医魏清波、豫剧大师魏云,为世人所敬。

郑州市文物局二0一二年十月

牌文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没有任何惋惜,更谈不上什么道歉和忏悔。魏家大院,万历(1573-1619)年间所建,距今至少400多年,建筑品质为北方民居建筑之经典,并且,魏家人才辈出,那么,这老宅,不仅属于古建筑,并且还是名人故居,上世纪90年代,已经改革开放了,只是因为旧城改造就拆了?!知道郑州为什么没有历史感?为什么不厚重了吧?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在粗暴地拆我们自己的文物!拆自己的历史!如果说1974年拆开元寺塔基、地宫、经幢,这是文革做的恶,那九十年代还在拆魏巍故居又谁在做恶?

落款是郑州市文物局,我不知道文物局这是给自己树碑立传呢?还是给自己立耻辱柱?没见过这么无耻的行为,拆了人家的房子,还立个碑告诉大家,这老宅再好,再有历史感,再是名人故居,我们也要拆!霸气十足!

另一块碑文是对魏巍本人的介绍,碑文如下:

一九五一年,一篇发自抗美援朝战争前线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中国,三军统帅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自此,写作这篇影响数代人价值观作品的魏巍名垂中国文坛。

魏巍(原名魏鸿杰),一九二0年三月六日生于郑州,抗日战争爆发,奔赴延安,一生军旅,为正义、为战士而歌。其诗作、散文、通讯、小说,视野宏阔,感情炽热,充满时代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为当代中国文学作品经典。二00八年八月二十四日,病逝北京 ,归葬郑州梅山。

今建仿明清郑州民居建筑牌楼以志纪念。

郑州市文物局

二0一二年十月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五十年代的感动中国,引发人就是我们郑州人魏巍,可我们把他的故居给拆了,拆了后,又想拿魏巍的名声来给自己贴金,所以建了这个奇怪的牌楼?

听魏巍在郑州的亲戚讲,当年为了保护老宅,魏巍三次回郑州,见郑州的相关领导(魏巍也是名人,还能见到他们),魏巍给他们讲传承,讲文化、讲文物的重要性,郑州当时的领导给他讲要服从大局,讲城市建设,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最后,身为名人,为郑州带来众多美誉的魏巍没有能保护下来自己的一间房、一片瓦,气得他生前再也不回郑州!

郑州的某些领导可能也意识到郑州没有给自己优秀的儿子留下来一点纪念也说不过去,并且还想以魏巍的名气来提升城市的底蕴,在拆了魏巍故居后,只好在其故居附近建了这样一个所谓的牌楼,可这时魏巍已经去世,其在郑州的亲戚都没好意思把这牌楼的照片让魏巍的夫人看。

魏巍在《寄故乡》一文中,深切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家乡的。尽管他乡的水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爱他的故乡的……”虽然魏巍热爱故乡,难忘故乡,然而故乡郑州,却没有给自己优秀的游子留下一点念想,我想魏巍晚年的乡愁一定是苦涩的。

魏巍故居,是魏巍的祖先明代魏尚贤所建,明代、清代400多年,这片土地、这些建筑都属于魏氏家族,大家习惯地叫它“魏家大院”,可建国后,这个故居就一点一点地被征,脱离魏家人的掌控,最后全部被拆。魏家的后人,也在郑州没有了自己一寸土地。

如今,我在网上只找到一张疑似魏巍故居的照片,当年的盛况只能凭着文字的描述遥想一下了,占地百亩,三进七跨六胡同,前有牌楼,后有私家花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北方民居建筑之经典,这一切在1990年后的某一天灰飞烟灭了。这时文革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为什么郑州还继续延续着文革时对文化,对文物的破坏?

我在一本书里看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政府与公众意见妥协的结果。所以每个城市才会有自己特有的气质和魅力,为什么郑州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就是因为:郑州在城市建设中,公众,这个城市的真正主人没有一点话语权,这个城市完全是按长官意志所建,当然没有特色,也得不到公众的认可。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郑州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651处,这些都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可我们已经很难把它们在这块土地上都找到了,有不少,那怕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已经拆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是一句空话,这是要用心来做的,就包括要去热爱和保护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郑州,你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历史会告诉后人!后人,会给个公正的评判的!

最后,找到一张郑州的老照片,也许那时,魏巍故居还在,还没有被拆,就在这老照片的深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