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壬辰倭乱:东北亚关系的重新组合

壬辰倭乱:东北亚关系的重新组合

时间:2020-10-11 17:44:51

相关推荐

壬辰倭乱:东北亚关系的重新组合

第1页:“战争其实是日本侵略,是日本和朝鲜、明朝之间的战争。”

导语:

1368年1月23日,明成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200年后包括壬辰倭乱在内的“万历三大战争”从根本上伤了大明王朝的元气,从此女真崛起。

更多的人知道这场战争是因为前不久在中国上映的《鸣梁海战》,在民族情感上朝鲜的抗争史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韩国高丽大学的崔官教授是韩国研究壬辰倭乱的著名学者,其所著《壬辰倭乱——四百年前的朝鲜战争》获得了中韩学者的高度评价。搜狐历史特邀其撰文,以独到全面的角度来揭开这场战争的重重迷雾。

崔宫:出生于韩国咸平,韩国高丽大学毕业,东京大学大学院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学术博士。历任韩国高丽大学一般大学院副院长、高丽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韩国日本学会会长、人文韩国海外地域研究事业团长等。现担任韩国高丽大学日文系教授、东亚文化交涉学会会长、韩日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日本近世文学、韩日比较文化、东亚学。主要著述有《文禄庆长之役(壬辰丁酉倭乱)》、《日本与壬辰倭乱》。

“战争其实是日本侵略,是日本和朝鲜、明朝之间的战争。”

壬辰倭乱战争期间是从1592年开始到1598年,大约有7年的时间。壬辰倭乱的战争背景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是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展开的。

日本发动壬辰倭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最终征服中国,就是明朝。壬辰倭乱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到了第二个阶段,丁酉再乱那个阶段,日本感觉要征服明朝不可能,所以就改变了战争的目的,就是说最后要把朝鲜一半要割让过去。

但是这个战争最终的结果,朝鲜的领土上没有任何的变化,而是丰臣秀吉的死亡,这是战争结束的契机。战争其实是日本侵略,然后它是在朝鲜发动的,朝鲜这边又得到了明朝援军的支援,所以这是日本和朝鲜、明朝之间的战争。壬辰倭乱战争一共有109次战役,109次战役当中有很多确实跟明朝军队一起打仗的,但是大部分还是朝鲜自己打的仗多一些。但是这109次战役当中,关键性的,而且能改变战争局势的大战役,基本上是明朝和朝鲜联合作战的。

战争产生的影响有很多种:

一是对朝鲜来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在朝鲜是从未有过这么大的灾害,朝鲜人口的1/6--1/7的人口就死亡了。朝鲜李氏王朝大约持续了600多年时间,壬辰倭乱正好把朝鲜李氏王朝分成两个部分,壬辰倭乱之前叫朝鲜王朝前期,壬辰倭乱之后叫朝鲜王朝后期。

对日本来说产生什么影响呢?就是丰臣秀吉死亡之后它的政权就倒塌了,转变成了江户幕府时代,日本从朝鲜掠夺的人力物力资源,它的近世产业文化得到了发展。以壬辰倭乱为契机,韩国和日本的国力正好颠覆性的发生了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因为明朝那时候派了支援军也花费了很多的财政支出,明朝以这个为契机,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

壬辰倭乱对三个国家都产生了这样的影响,日本就把这个战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来表达,陶瓷器战争、书籍战争、活字战争、俘虏战争。其中这个活字战争,因为日本从朝鲜把铜字印刷技术,把那些东西都拿走以后,又过了50年以后才能恢复原来的活字印刷技术。书籍方面也是,日本掠夺了大量的书籍,现在在日本大量地方都可以看到当时日本掠夺走的那些书籍。

本人看来,壬辰倭乱应该是日本最初的海外侵略战争。

后面日本也发动了很多次海外侵略战争,但是应该考虑到它发动战争的根本,应该追溯一下它最初发动的海外战争。而且这个战争它的性质是丰臣秀吉发动的,他是想考虑颠覆一下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所以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到,和日本以后发动的太平洋战争的本质东西都可以联系起来。而且这也是东亚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在壬辰倭乱之前有两次比较小的战争,一是660年的白村江战争,那时候百济和日本是一方,新罗和唐朝是一方;二是1274年和1281年两次的战争,是元朝侵略日本的战争,当时元朝和高丽是一方,它们侵略日本。可以看出来这两次战争都是非常短暂的,只有壬辰倭乱这个战争长达7年时间,这在后面也没有这么长的战争。这个战争的意义在哪儿?它改变了东亚的基本格局。对中日韩三国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也是韩日关系的原点。在韩国,只要小学毕业的,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壬辰倭乱的;在日本也是,一提到丰臣秀吉,小学生毕业的都知道。

第2页:“穿汉服的男人:在长崎被卖到了意大利”

“穿汉服的男人:在长崎被卖到了意大利”

有一幅很有名的画叫做《穿汉服的男人》,它这是1606年--1608年之间画的,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生活在意大利的一个韩国人。这个人是壬辰倭乱的时候被日本俘虏以后带到长崎,在长崎有一个俘虏专卖市场,在那儿被卖到了意大利。当时意大利一个神父在长崎市场买了5个人,这个人是其中一个人。

壬辰倭乱发生以后,在日本的文艺作品里面多次出现壬辰倭乱的一些内容。这个文艺作品,比如平民特别喜欢的歌舞伎里面,还有文艺题材里面,都把壬辰倭乱事件当成特殊的事件,也有当时的战争英雄有点虚构化的倾向。爱讲这样的故事:战争发生以后,朝鲜的武将要报复,他到日本以后要颠覆日本,要谋反,就是做成一个妖怪,或者是一种很谋反人的那么一个角色来出现。在文艺作品里面出现最多的人物就叫木曾官。他的原形是晋州牧使金时敏,文艺作品描绘成这个人的儿子叫天竺德兵卫,他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他到了日本要谋反、颠覆,文学作品里面以这种形式表达出来。

这个战争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面都有体现,原来很多小说都是用政治、军事的目的占主流,但是后面芥川龙之介写的《金将军》就是带有文学色彩。这是芥川龙之介把朝鲜一个传说拿过来以后写的叫《金将军》的短篇小说,里面有一个小西行长,这是当时侵略战争中的急先锋,他侵占平壤城以后,当时平壤城里面有一个妓女叫桂月香,他就把小西行长给杀了,这是《金将军》这本书里面体现出来的。

“后来太平洋战争、二战,他们也认为要完成丰臣秀吉的遗业,侵略大陆。”

首先谈下壬辰倭乱的称呼问题。

据我调查在日本壬辰倭乱称呼有25种,这和近代以后称呼不一样,近代有20多个,像太阁入唐之役、高丽阵、朝鲜阵、朝鲜役、朝鲜征伐等等,有20多个名称。

这里近代指的是1945年二战以后,它的名称略做了一些统一,基本上用朝鲜出兵,这是一部分的学者,还有朝鲜侵略、壬辰倭乱,但是教科书里面都写的是“文禄庆长之役”。基本上都用朝鲜出兵,但是部分学者还是有良知的学者,有批判精神,把壬辰倭乱写成朝鲜侵略或者壬辰倭乱。

中国这边的称呼大家都很清楚,万历朝鲜役(东征)等这些称呼。北朝鲜把壬辰倭乱战争说成壬辰祖国战争。韩国基本上就是战争发生以后,一直用了壬辰倭乱或者壬辰丁酉倭乱。

从世界史,美国也好,欧洲那些国家的学者们,基本上用丰臣秀吉的朝鲜侵略,或者是壬辰战争这样的称呼。现在美国和欧洲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个壬辰倭乱,因为它关系到了中日韩三国。

日本是如何把壬辰倭乱这场战争记录下来的呢?

壬辰倭乱出现以后,日本是通过军记物语也好,还有传统剧、戏剧、电影,文学作品,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好,到目前还有通过青少年玩的游戏,通过这些形式一直贯穿壬辰倭乱对当时战争的认识。

丰臣秀吉死亡之后,德川家康建立了江户幕府,所以他对朝鲜侵略是持一种跟自己没有关系的态度,他也想跟朝鲜建交,所以他严禁出版跟壬辰倭乱有关的书籍和作品。所以对日本来说,目前像幕府这种官方层次的正式记录的文件,只有在民间,老百姓之间一种互相传的形式记录和文艺化了。记录者大多是有些学识的下级武士,他们以备忘录或者日记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位的是把自己的功劳或者战争体验表达出来。因此大多数的内容都比较片面不真实不全面。

一开始的时候,日本是在民间层次,通过记录物语来了解壬辰倭乱,后来从官方层面上,也通过中国、朝鲜的资料以后,它能客观的了解壬辰倭乱当时真实的情况,但是日本主观意识上不承认这个历史,也有日本中心主义的思想一直存在。而且通过那种戏剧和文学作品,一再的给人民官灌输朝鲜是弱者,自己是强者的意识。壬辰倭乱在日本内部实际上由于它自己的改朝换代,它本来是一个被江户幕府,试图被德川要刻意的遮蔽、翻过去的事件,但是过了这个时期之后,它又会被重新作为一个民族扩张的正当性的依据,它又被重新发掘出来。出于政治、军事目的,日本官方又把壬辰倭乱的文学作品等等拿出来达到对丰臣秀吉崇拜的目的。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以后1898年的时候,明治政府为了纪念丰臣秀吉去世300周年,作为一个纪念事业,把这场战争重新拿出来,为什么在丰臣秀吉300年的时候要把这件事情重新拿出来呢?日本想向东亚地区炫耀在战争当中的胜利,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以后侵略大陆,侵略中国,从历史背景上要做衬托的工作。把壬辰倭乱当作是丰臣秀吉要完成大陆侵略,就是远大的抱负,从他要实现的抱负,来认识和评价这场战争的。所以后来韩日合并以后,派到朝鲜的官吏都受这些影响,他们认为自己是完成丰臣秀吉的遗业。后来太平洋战争、二战,他们也认为要完成丰臣秀吉的遗业,侵略大陆,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没有对壬辰倭乱正确认识的话,也不可能正确了解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很好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