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话圆明 | “荷花节”考——从圆明园荷花节说起(下)

话圆明 | “荷花节”考——从圆明园荷花节说起(下)

时间:2021-07-10 03:22:01

相关推荐

话圆明 | “荷花节”考——从圆明园荷花节说起(下)

点击上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06“荷花节”起源的人物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与莲子是爱情的象征,故“荷花节”的起源与历史上的浪漫爱情故事结下不解之缘。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一般认为“莲子清如水”是“怜子情如水”的谐音,表达采莲女爱怜男子、柔情似水的情思。《琅嬛记》卷上引宋无名氏《谢氏诗源》载:

“汉有女子舒襟,为人聪慧,事事有意,与元群通。尝寄群以莲子曰“吾怜子也。”群曰“何以不去心?”使婢答曰“正欲汝知心内苦。”

年代最早的美女中,西施被认为是荷花神。李白《西施》形容其美貌“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明代文学作品中把西施采莲与太湖遗迹联系起来,如余邵鱼《周朝秘史》“吴王西子游八景”载:“(吴王夫差)又令王孙雄于灵岩山筑西施台,开玩花池,辟采香径,凿碧泉井,建馆娃宫,遂挚西施,游于八景。”明冯梦龙(1574~1646)《东周列国志》“美人计吴宫宠西施”载:“今灵岩山南望……有采莲泾,在郡城东南,吴王与西施采莲处。又于城中开凿大濠,自南直北,作锦帆以游,号锦帆泾。高启诗云:‘吴王在日百花开,画船载乐洲边来;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闻洲寂寞’。”《袁中郎全集·序一》载“公安派”重要成员江盈科《序锦帆集》曰“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明卢熊《苏州府志》“锦帆泾,即城里沿城壕也,相传为吴王锦帆以游。”清俞樾(1821~1907)撰《十二月花神议》有“司花女神·六月莲花”条曰:“以西子为莲花女神,以吴下锦帆泾有西子采莲故迹也。”

《南史·齐纪·废帝东昏侯本纪》:“(东昏侯萧宝卷)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世因以“金莲步”称美人步态。唐李商隐《南朝》:“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后蜀毛熙震《临江仙》:“纤腰婉约步金莲。妖君倾国,犹自至今传。”宋以后女子缠足,遂以“三寸金莲”称之。

与荷花有关的爱情故事,一般显示女主人追求爱情的主动性和勇敢精神。唐代徐坚(659~729)《初学记》卷十九“人部下·美丈夫第一”引南朝宋刘敬叔撰《异苑》曰:“鄢阳陈忠女名丰,邻人葛勃有美姿。丰与村中女共聚络丝,戏相谓曰‘若得婿如葛勃,无所恨也。’”冯梦龙《情史类略》卷三“情私类·晁采”引元人撰《贾氏说林》详载此事:陈忠有女,名丰。邻人葛勃,有美姿。丰与村中女子戏相谓曰:“得婿如葛勃,无恨矣。”自是丰与勃屡通音问。七月七日,丰以青莲子十枚寄勃。勃啖未竟,坠一子于盆水中,明旦开并蒂花云云。自此乡人改双星节为双莲节。陈丰“得葛无恨”的典故,是有关“并蒂莲”的最早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772~846)着《长恨歌》描写唐明皇思念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杨贵妃名“玉环”,后有好事者编撰出“玉环”变幻“白莲女”的故事。宋孙光宪(901~968)《北梦琐言》卷九“白莲女惑苏昌远”载:唐中和(881~885)中,有士人苏昌远,居苏台属邑,有小庄,去官道十里。吴中水乡,率多荷芰。一日忽见一女郎,素衣红脸,容质绝丽,阅其明悟,若神仙中人,自是与之相狎,以庄为幽会之所。苏生惑之既甚,尝以玉环赠之,结系殷勤。或一日,见槛前白莲花开,敷荣殊异,俯而玩之,见花房中有物,细视之,乃所赠玉环也,因折之,其妖遂绝。后世因把荷花又叫“玉环”。

“荷花神”的最终定型,由清末名士俞樾(曲园)一举敲定。他在着名的《十二月花神议》一文中把花神分为司花男、女神两类,进而又分原议、议定两种,其荷花男神原议为周敦颐(字茂叔,着《爱莲说》),议定为王俭;荷花女神原议为西施,议定为晁采。兹引述其原文,以供参考:司花男神……六月莲花:王俭。

原议以周茂叔为莲花神。然茂叔从祀尼山,未可以花神事之。《南史·庾杲之传》:王俭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乐侯萧缅与俭书曰:“盛府原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泛绿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故缅书美之。韩偓《寄河南从事》诗云:“莲花幕下风流客”,赵嘏《寄桂府杨中丞》诗云:“一从开署芙蓉幕”,并称述此事以为美谈。然则莲花之神,无以逾俭矣。他若谢灵运,有“初日芙蓉”之目,然是论诗,非事实也。至于六郎狐媚、远公缁素,虽有涉于莲花,谅无关于祀典。

司花女神……六月莲花:晁采。原议以西子为莲花女神,以吴下锦帆泾有西子采莲故迹也。然自梨园传唱其事久,化雅而为俗矣。考唐大历中,有女子晁采,小字试莺,少与邻生文茂约为伉俪。及长,茂寄诗通情,采以莲子达意,坠一于盆,开花并蒂。母闻之叹曰:“才子佳人,自应有此。”遂以采归茂。此事绝艳。钦定《全唐诗》载之而世罕知者。今奉作花神,不特为莲花添一佳话,且亦搜贤采逸之盛心也。

俞曲园在莲花男神议中提到的“六郎狐媚”、“远公缁素”是两个典故。“六郎”是武则天男宠(面首)张昌宗。《旧唐书·杨再思传》:“(张)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张昌宗排行第六,故称“六郎”,后世用为咏莲典故。宋陆游《荷花》诗:“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明徐渭《红佛桑》诗之一:“都争茜颊堪千镒,谁问莲花似六郎”。鲁迅《秋夜有感》诗:“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相传北京海淀区有地名“六郎庄”就因种植荷花得名。

“远公缁素”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人称远公),与刘遗民等僧俗十八贤结社修念佛教净土宗,因寺池有白莲,故号“莲社”,又称“白莲社”。“缁素”指僧俗两众,僧徒衣缁,俗众服素,故称缁素。(宋道诚《释氏要览》;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莲花女神晁采小传见于清初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的《全唐诗》卷八百:晁采,小字试莺。唐代大历时人,少与邻生文茂约为伉俪,及长,茂时寄诗通情,采以莲子达意,坠一于盆,逾旬开花并蒂。茂以报采,乘间欢合。母得其情,叹曰:‘才子佳人,自应有此。’遂以采归茂。诗二十二首。

明汤显祖(1550~1616)《艳异编续集》卷四有《晁采外传》两千余言,冯梦龙(1574~1646)《情史类略》卷三“情私类”有《晁采传》千余言,皆踵事增华,将汉女舒襟“怜子心苦”、南朝陈丰“莲生并蒂”等情节移花接木,一并演义,并记有晁采与文茂互赠诗文,影响甚巨。

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六载:六月廿四日为观莲节,晁采与其夫各以莲子相馈遗,有人扶乩叩问晁采此举为何由?晁采降坛赋诗云:酒坛花气满吟笺,瓜果纷罗翰墨筵;闻说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种自何年?

袁景澜评曰“盖嘲其无所本也。”有学者研究晁采其人及诗不见于元以前记载。“试莺”见于《琅嬛记》所引《真率斋笔记》、《谢氏诗源》、《玄散堂诗话》、《采兰杂志》四则,所恋者为宋迁而非文茂,《玄散堂诗话》称其为“贞观中事也。”“真率斋”是元赵孟頫(1254~1322)的斋名,《谢氏诗源》、《采兰杂志》为宋无名氏所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一“《文选音义》”条:“《元散堂诗话》‘试莺以朝鲜原茧纸作鲤鱼’云云,此出龙辅《女红馀志》。案钱希言《戏瑕》,明言《琅嬛记》、《女红馀志》诸书皆桑怿依托。”又《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一载“《琅嬛记》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元伊世珍撰,……钱希言《戏瑕》以为明桑怿所伪托,其必有所据矣。”由此可见“试莺”的故事起于宋元,明清以后与晁采故事混合。几经演绎,莲花女神晁采的爱情故事,更加丰满和美丽动人,几可称为东方爱神。经过晚晴名士俞曲园议定,晁采坐实为荷花女神。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杂家类存目七”载:“《晁采馆清课》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费元禄撰。元禄字学卿,铅山人。铅山之河口有五湖,其一曰官湖,即晁采湖也。元禄构馆其上,因以为名。是书皆记其馆中景物及游赏闲适之事。”其地名“晁采湖”疑与莲花女神晁采有关。

济南大明湖北岸有一“藕神祠”,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载,清同治年间济南几位文人聚会藕神祠,推戴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才女李清照(易安居士)代替原来的藕神。与会者符兆纶作《明湖藕神祠移祀李易安居士记》曰“风日转清,烟波愈阔,绿荷万柄,荡漾水面,舟往来穿花中……此中疑有词女才人,呼之欲出也。湖侧旧有屋一楹曰‘藕神祠’,不知所祀何神。神像久毁,同人以湖山佳丽,主持宜得其人,因以易安居士代之。”从此李清照获得“藕神”的美誉。

07“荷花节”传入北京

清代开国元勋睿忠亲王多尔衮的第十一世嫡孙金寄水(1915~1987)号称“末代世子”,所着《王府生活实录》“六月廿四荷花生日”条载:“荷花生日”本为江南旧俗,苏州尤其盛行。在一些记述京都岁时活动较为详细的古籍中,均不曾记述“荷花生日”。《北平岁时志》和《北平风俗类征》等近代专辑,关于“荷花生日”也只字未提。大约在乾隆初年,信郡王福晋佟佳氏(金寄水的六世祖母),从南方请来一位女画家、昆山人冷吟居士,把苏州极为热闹的“荷花生日”活动介绍给了佟佳氏,还给佟佳氏绘制一幅以荷莲荡为背景的《行乐图》手卷,并画了十二幅册页,内容都是画苏州荷花生日即景,极为生动丰富。从此睿亲王府就兴起了庆祝荷花生日的习俗,相传不衰,直至1924年王府解体始止。

上引金寄水先生所述,实为一家之言。笔者认为“荷花生日”习俗传入北京可能与苏州昆曲北传有关。昆曲由元顾坚创“昆山腔”开始,至明嘉靖间经昆山人魏良辅革新,初只行于吴中,明末清初流传至各地,京城尤盛。清尤震在其《玉红草堂集·吴下口号》中云:“索得姑苏钱,便买姑苏女。多少北京人,乱学姑苏语。”(见《清诗纪事初编》)清代苏白与京白,成了北京官场的时尚语言。

康熙年间,苏州织造兼两淮巡盐李煦(曹雪芹至戚),在苏州买了几个女孩子,教成一个戏班,“报效”给康熙皇帝享受(《李煦奏摺》)。乾隆年间,江南织造盐政等官,“指称内廷需要优童秀女,有广购行觅者”,并有“勒取强买等事”(乾隆元年五月“上谕”)。清宫戏班有“苏州优伶”(《清宫史略》)。《燕京杂记》载:“优童大半是苏、扬小民,从粮艘至天津,老优买之,教歌舞以媚人者。”

乾隆帝六次南巡,扬州盐商在两淮盐务衙门统领下,先后组织了雅部昆班和花部乱弹等戏班,以备接驾时供奉献剧。扬州盐商总管黄潆泰(至筠1770-1838)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建造“个园”,蓄有家班,伶工多达二、三百人,其戏箱值银二三十万两,演《琵琶记·赏荷》和《浣纱记·采莲》,就是与荷花节有关的昆腔戏目。《日下看花记》卷二记载苏班最着者集秀部的艺人“三林,姓王,年十六岁,苏州人,集秀部。此部初自南来,闻风者交口赞美,则旦色之佳,有以动人也……观其演《赏荷》,则幽娴贞静。”

可以说清初以降,昆腔成为流行时尚,欣赏昆曲成为贵族、官僚以及富商炫耀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这种背景下,昆曲戏目传入宫廷是很自然的。清宫演戏主要有《月令承应》、《法宫雅奏》、《九九大庆》以及连台本戏等几种形式。乾隆皇帝首倡《月令承应》戏,其中“节令开场”的昆腔戏目,就有“赏荷承应”:《玉井标名》、《御筵献瑞》。我们认为,由于昆曲发源于苏州,随着“赏荷”类昆腔传入京城和清宫,“荷花生日”的习俗因之传入北京。

圆明园北部偏西有“芰荷香”一景,建于雍正年间。此景得名于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诗:“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乾隆中叶,每当荷花盛开之际,乾隆帝总要特意把他母亲孝圣皇太后从畅春园接来“芰荷香”观赏荷花,乾隆十四年至三十六年间共有20次。考虑到乾隆帝首倡《月令承应》戏的事实,我们认为荷花节传入北京的时间当不晚于乾隆初期。这与金寄水先生记述乾隆初年昆山人冷吟居士将“荷花生日”介绍给佟佳氏的年代是相符合的。

荷花冰淇淋已经正式开售啦

售卖点:

原管理处商亭、御水坊、明春门商亭、荷花基地商亭、藻园门商亭。

售价:15元/支

温馨提示

现正值圆明园第二十四届荷花节,请大家文明游园,文明观赏,勿采摘荷花、荷叶、莲蓬,共享圆明园美景。

精彩推荐:

[摄影]

安 妮

苗 松 奇

[编辑]

赵 磊

公众号ID:yuanmingyuanpark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