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赵匡胤朱元璋都曾想把都城迁到长安 历史上长安这座城市有多强?

赵匡胤朱元璋都曾想把都城迁到长安 历史上长安这座城市有多强?

时间:2024-06-13 20:55:26

相关推荐

赵匡胤朱元璋都曾想把都城迁到长安 历史上长安这座城市有多强?

历史上的北宋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朝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相比起汉、唐、明等大一统王朝,北宋缺了个燕云十六州。

终北宋一朝,即便“澶渊之盟”后和辽国有一百多年没打仗的历史,可占据着燕云十六州的辽国依旧是北宋的头号大敌,不为其它,仅仅就是因为当时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周围无险可守,从燕云地区下来的辽国骑兵很轻松的就能兵临汴京城下。

而和北宋打了近百年仗的西夏,在威胁程度上就远远不如能随时威胁到国都的辽国。

赵匡胤曾有迁都洛阳,再迁都长安的念头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生于洛阳夹马营。宋朝开国皇帝,在位十六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公元976年,赵匡胤离开京城回到他的出生地洛阳,回到洛阳的赵匡胤满心欢喜,竟不愿回到开封,甚至提出要迁都洛阳,长安,将长安洛阳作为东西两都,互为犄角,赵匡胤为什么要舍弃定都已久且交通便利的开封,选择迁都洛阳?是突发的念头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结果?

宋太祖决定迁都,是因为他意识到了开封地处黄河南岸的平原之上,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要守住都城必须要大量囤积兵力,这必然会出现“冗兵”,“冗兵”增加财政负担,使国力受到很大消耗。相反洛阳,长安坐拥山川之险,易守难攻,迁都洛阳长安能有效解决因大量囤兵导致的财政负担。

宋太祖迁都的提议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认为宋太祖是在耍孩子气,因一时心血来潮就放弃开发已久的都城开封而迁都洛阳。

对于群臣的反对,宋太祖也是满心不悦,就这样双方僵持了几个月。

而群臣反对的理由,则是出于自私的考虑,封地,田产都是在开封,开封是他们的大本营,历史上迁都都会遭遇重重困难的,非大毅力不能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都是花了一番大气力的。

最后,赵光义劝动了太祖放弃迁都的念头,赵匡胤对赵光义说道:“我要把都城西迁,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凭借山川地形的优势,来裁撤一部分军队,按周朝、汉朝的模式治理天下。”赵光义不同意赵匡胤的意见,只回了五个字:“在德不在险。”赵匡胤不再说话。

但其实迁都除了毅力,还需要有运气。

五个月后,赵匡胤便在开封的皇宫中意外猝死,一代圣主就此落幕,迁都计划也就搁浅了。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为迁都西安作准备。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

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还是在第二年就病逝了。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朱元璋为何有迁都的想法?

他在当年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这让人感慨,即使如同朱元璋一般手段毒辣、作风强硬的帝王,也有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国都一事,便成了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遗憾,至死都没有妥善解决。

为何两代开明帝王都对长安情有独钟?

从地势险要来看,长安地处关中地区,也就是今陕西中部地区,地处关中平原,四面环山,东面是与河南(古称中原)交界的函谷关,南面是与湖北(古称荆楚)交界的武关,西面是陆游写的一首比较有名的诗提到的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北面是萧关。

关中的得名是指在“四关”之内,即潼关、西散关、武关、萧关。

所以自古以来,地势险要的关中地区被称为“四塞之地”。

以潼关为例,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

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

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关中山河四塞,南依秦岭,北靠黄土高原,东阻黄河,西亘陇山,是天下一等的形胜之地。东出函谷而撼河洛,西下散关而凌巴蜀,南出武关而临江汉,北出萧关而收西羌,闭关自守则天下莫能入。在古代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从自然资源来看,关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这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由来。

渭河流经甘肃省中部,东南部和陕西省的中部,为关中地区的土壤肥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公元前338年,苏秦到秦国游说秦惠王时就称秦国的关中是“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

《前汉书》记载,张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时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如果宋明两朝在此建都,对后世的影响就可谓深远了,尤其宋朝如果在此建都,还是可以弥补掉一些先天不足的条件的。

宋宝元元年(1038)西夏立国时,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至此正式领有银州(陕西米脂县)、夏州(陕西横山县)、绥州(陕西绥德县)、宥州(陕西靖边县)与静州(陕西米脂县西)等五州之地。

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在这段时期,西夏十分谨慎地处理着与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与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以及与宋朝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因此平夏部党项势力逐步膨胀起来。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

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李继捧因不能解决家族内部矛盾,就在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亲率族人入京朝见宋帝,自愿献出银、夏、绥、宥四州八县地方。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不肯入京,借故逃离。他们逃到了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集结武装,进行袭扰宋朝边境的活动。

雍熙二年(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甘肃靖远),与宋闹翻;又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

至道二年(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石,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败北。宋太宗崩后,宋真宗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五州之地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

与吐蕃会盟时,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后伤重而死,时年42岁。

请注意!宋廷给西夏的土地就在今陕西一带!如果宋朝定都西安,位于陕西中部,整个陕西牢牢被北宋控制,也就没有后来的西夏什么事了!

远离了开封的无险可守,也远离了辽国,并有四险关守护,进退自由,有此雄关,辽,金,元想灭亡宋朝的难度加大了不少倍。

而有了牧场,草场,宋朝也不必苦于没有良马,不能像西汉一样与异族沙场争雄了!

秦朝都城咸阳也在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中国最富有盛名的两个朝代,盛唐,强汉都是在长安建建立都城,并成为那时最繁华的都城,进可攻,退可守,宋明两朝开国君主也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在此建都的想法,古时长安果然不负得天独厚,帝王之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