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400字范文 > 为何家长惩罚得越来越重 孩子却越来越反叛?究竟是谁错了?

为何家长惩罚得越来越重 孩子却越来越反叛?究竟是谁错了?

时间:2018-08-29 03:25:38

相关推荐

为何家长惩罚得越来越重 孩子却越来越反叛?究竟是谁错了?

点击上方蓝色“师生故事”订阅

愿我们的故事能予您锦上添花,更愿能予您雪中送炭

文|武老师

来源| 师生故事

/ 慎行 /

Be Cautious

“惩罚教育”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在历史、思想、法制的发展史中各界人士各抒己见。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只对部分人有效,由此我们心里想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替那些犯了错的孩子们提的一个问题,“一定要用惩罚的方式才能解决吗”?

1

惩罚的度难拿捏,用不好必事与愿违

如果“理解”和“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您觉得“惩罚”就一定能有效解决吗?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我们一直认为“惩罚”是解决问题的下下策。“惩罚”的度不好拿捏,惩罚过了,结果就事与愿违了!到时后悔,都难弥补!

我聊个学生在家做训练的事:

这个孩子,脑瓜其实挺活跃,行为更活跃(不是此文重点,但需提一下)。浅层的知识也能一点通,但深度的知识挖掘显费劲。按这种情况,觉得达到及格应该不难,但这孩子计算的准确度也“活跃”。

且先不说我和这个孩子的相处过程吧,过程也一波三折的。总之,这孩子离开我之前,状态、学习态度都有了一份“稳”。但回到家,他母亲的急于求成又让事情变糟糕了。

在我班上,孩子慢慢接受了计算训练这件事。每次上课,先让他练计算,计算的量、时间我这边严格把控着,孩子也逐步习惯。

课程结束,他们母子回到老家后,孩子妈妈又电话问我计算训练如何进行,想要自己来继续督促这件事。

我告知了具体的训练量、时间、训练方法,同时再三叮嘱家长,对于这个孩子,一定要兼顾他的实际状态去进行,这个孩子心里的“苦”太重。

半个月后,孩子妈妈说,孩子训练得还算不错。

一个月后,孩子妈妈却说,孩子罢工了!

咦?我细问了训练状况。

原因竟是,孩子的妈妈让他每天训练100道计算!这远远超出了我叮嘱的训练量和训练时间!

据说一开始训练的量少,效果很好。但后面家长忽略了去兼顾孩子的状态,孩子在训练中错误率升高,作为惩罚,孩子妈妈就给孩子加题,直到累计到100道!

孩子能不罢工么!

孩子妈妈又一通电话求助……再让孩子回归,又是何其难!

所以,惩罚也是施罚者急于求成的一种表现,当下似乎有效,后遗症可不轻,主要还是度难拿捏。

没有足够的把握去掌控惩罚后的状况,此法慎用!

2

惩罚如一场“政策”与“对策”的博弈

博弈论中有个经典的博弈分析,是“囚徒困境”,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当第一次惩罚条件只是作为警示时,孩子也许会乖,要么出于怕惩罚条件的生成,要么就是畏惧当时大人们的情绪。

若第二次或多次惩罚只作为警示而不管用时,大人开始将惩罚进行实施。孩子们开始被动接受惩罚,但惩罚的多了,孩子也会“钻空子”。

都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孩子也是要往对自己感觉有利的方向去想尽一切办法,但孩子觉得这个“有利”,大多是在寻找一种“精神挣脱”,而并不一定首先是学业上的事。大人和孩子斗智斗勇的,您会发现,您的惩罚效果越来越差,孩子的反叛却越来越强。

虽然,在校的孩子可能还不懂得什么是“囚徒困境”,但他已身陷在惩罚的困境中,能不挣扎吗?有挣扎,就有“背叛”,大人的过度惩罚终将会对自己的孩子失效。

即是一个困境,困住的不止是孩子,其实还有家长自己!

孩子想要冲出“惩罚困境”,会“一报还一报”,家长有张良计,孩子有过墙梯;而家长又要去压制孩子的挣脱,所以,也在“一报还一报”。结果就是家长罚得越来越重,孩子的叛逆也越来越严重。

“一报还一报”的理解还有辩证的一层理解,我是这样觉得:想让父母与孩子同时走出惩罚困境,并能够让孩子改正错误,不是靠打击孩子,而是靠从对方引出使双方都有好处的行为去进行。

孩子们虽暂不懂得这个辩证关系,但有些孩子会“妥协”,他认为这样对他自己,也对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有利。这么想来,是不是做个孩子也太不容易了?

所以,再次回归那句话:如果“理解”和“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您觉得“惩罚”一定能有效解决吗?

3

教育孩子是一场父母的自我修行

养一孩子易,育一孩子难。谁从一开始就会当父母呢?

有位学生母亲与我们聊过她的经历:

“在我打算要孩子的时候,就提前半年多开始关注育儿类信息,买了一箱育儿书籍。阅读很多书籍后,特别是一开始的备孕,自己就注意忌口了,并且尽可能地去平衡工作与身体的调养。在我孩子出生后,继续阅读着各个年龄段的育儿书籍。我尽可能地不错过孩子的成长期,特别是往后出现了什么问题,我却追溯不到原因,就更难谈如何去解决了。在面对我孩子时,孩子是我的老师,我的孩子教会了我怎么去当一个母亲……”

从这位妈妈的言谈中就能想象到,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家庭,她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的孩子、幸运的孩子。

这位妈妈的高见在于,她把养育孩子这件事情,当作是对自己的一场修行。

还有一对夫妻这样与我们聊过:

“孩子在学校犯错,我们没有先去责怪,只是问问孩子事情发生的经过,而后我们先开始思考我们夫妻俩这边,以往的家庭环境中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而后,先试着去理解孩子,哪怕孩子不愿分享原因,我们也不再追问,孩子越大,越觉得需要多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偶尔给孩子一些问题的处理建议,孩子也会去参考……”

这对夫妻在面对孩子的犯错时,首先是家长的自省,这说明,孩子的错,他们首先能容得下,容得下:犯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孩子在学校、以及将来的职场上,面对的困难、压力要多得多。如果家里还是冷冰冰的,浓重的惩罚式教育,哪个孩子还愿意回家?那孩子只有在外面的时候去尽情发泄。

之前提到的那位“活跃”的孩子,在我班里情绪宣泄足有一周,可想在家里孩子压抑成何样?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如何被三番五次地打断?在家里又如何强撑着去扮演一个“乖孩子”?

惩罚,孩子不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不惩罚,孩子也不一定就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家庭的相处模式融洽、乐观,遇事冷静处理,是一个孩子的福音。哪怕是孩子在外面犯错受挫,孩子可能会参考父母在某件事情上的处理方式,自然化解。

而且,一个家庭的温馨、互相理解能成就孩子明理、明辨是非。孩子在家舒心,在学校、在外面自然不会做出格的事情。孩子有情绪想要宣泄,父母不希望家里是孩子的港湾吗?若孩子选择跑到外面去发泄、到学校的课堂上发泄,那么,继续惩罚也收效甚微。

我们接手过的孩子,走极端的不在少数,也并不是说就全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心里太脆弱,而是这个孩子的原生家庭……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教育的效果因人而异,反面教育更要慎重。

所以,惩罚教育,您可以保留,但请慎用!

识 于 偶 遇

止 于 永 久

联系本文作者

(ID:ArINa185311)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